砥砺奋进的六年

砥砺奋进的六年 |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 ——能源与动力学院喜迎校十六次党代会

发布时间:2017-11-10浏览次数:524发布者:刘晓来源:能源与动力学院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顾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改革发展成就,提振精气神,助力“双一流”,为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氛围,党委宣传部推出“砥砺奋进的六年”大型专栏,系统展示各部门、各学院六年来的工作成绩。


砥砺奋进的六年·学院发展篇


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能源与动力学院喜迎校十六次党代会


自2011年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以来,能源与动力学院历经学校“四大战略”、“三为本三促进”、建设“双一流”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学校和学院的中心工作,紧密依靠全院教职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取得了多项突出成绩。


用一流党建促一流学院建设


“我开始读党史,我想从这个党的诞生之初去寻找答案。不为了考试,不为了考级,只为了内心的平静,只为了给内心那些涌动的不安找一个落脚的地方。……历史始终在观看,人民始终在判断,是什么让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不是其他政党?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是谁选择了共产党?历史,还有人民。”

——《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 (原)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


1. 以学习促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及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的一篇《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着重强调了学习对全党同志开展工作、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的必要性。能源与动力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在进行常规学习的同时,不断改进学习方式、创新学习内容,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以身边人为榜样,在活动中学习、提高,润物细无声地把党的理论和信仰传递到学院的每个角落。

以学习张世英同志优秀事迹主题教育活动为例。学院联合校宣传部,对张世英同志为南航乃至整个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所做出的不朽功绩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通过采访张老的学生、家人和弟子,全面了解张老生前的先进事迹与突出贡献,并利用南航新闻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南航微信公众号、学院网站、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对张世英同志为党奉献,对党忠诚,航空报国,不计个人回报,淡泊名利的先进共产党员作风进行宣传。之后,通过集中宣讲学习、巡回宣讲教育、学习心得征集等方式,把学习活动开展的地更加广泛深入。

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不仅引导了广大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事业观,坚定对党忠诚的信念,更激励了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勇攀高峰、再立新功的决心。同时,通过采访张世英弟子、在张世英弟子中广泛宣传学习张世英先进事迹,把活动的效果辐射到了校友群体,进一步联络校友们和母校的感情,激发了校友们爱校、爱国的进步思想。


学生记者采访张世英的学生、南航前副校长郭荣伟教授,了解张老生平


2. 以共建促发展

学院党委围绕中心业务开展党建工作,以“两促进、两融合、两不误”为基本原则,积极与行业内单位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较好地发挥了党建工作聚人心、促团结、谋发展的作用,引领、推动和保障了学院的建设发展。学院每年暑假都开展“国防企业面对面”活动,学院党政班子领导带领相关教师、学生奔赴多家国防单位,进行实地参观与学习。同时,也把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情况向各家单位进行介绍,并积极邀请行业内单位到校回访。通过走访互动,拉近与国防单位的距离,对学院科研、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7年,学院党委与中国航发湖南动研所总体部党支部挂牌共建。双方以开展“党建活动、业务合作、文化交流、信息共享”为抓手,为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双方中心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与中国航发动研所总体部党支部结对共建


3. 以时代发展为导向

在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师生日常生活的今天,学院党委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创立“徐川思政工作法”,建立了“南航能动家园”、“南航徐川”等微博微信交流平台,并拥有粉丝二十余万人;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广泛开展“两学一做”文献选读、问答研讨等活动,在线互动咨询达数万条;“答青年问”、“推荐书单”等栏目阅读量数十万人次,形成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原)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获“五一”全国劳动奖章



引一流师资做一流学问


“在我看来,南航最具魔力的是学校有着一颗重视、关怀和培养青年人才的诚心。……在过去的一年中,学校和学院为我在科研工作以及生活方面都给予了较大程度的支持。比如,获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批“长空学者”人才计划,获得学校“杰出人才培育”项目支持,获批额外研究生招生指标以及宽裕办公和实验用房,并解决了安家、住房等生活问题。这些学校和学院的支持是我去年取得相关成就的基础。”

——《我为什么选择南航》能源与动力学院青年研究员刘向雷


1. 以人才引进为基础,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自校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已经逐步改变原先以课题组项目需求为目的的师资扩张模式,转变成师资来源以海外高水平大学博士毕业生与国内985大学博士毕业生为主的高水平人才引进模式。学院现有教职工141名,其中教授40名,副教授49名,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教师比例从27%增长至接近50%。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已经成型。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在引进高端人才的过程中亲力亲为、不遗余力。正如新引进的青年研究院刘向雷在《我为什么选择南航》一文中所写“记得去年六月份回国的时候比较仓促,匆匆忙忙来到学校才发现,生活上的一些准备严重不足,对学校以及周边环境也不太了解。当时学院的宋迎东院长甚至亲自到我住的地方向我介绍学校和学院的一些情况,毛军逵副院长安排了一位入职不久的新老师一起陪同办理很多手续上的问题。在学校学院的关心下,我才得以快速适应并进入工作状态。”诸如此类的事情不一而足。凭借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对待人才的赤诚之心,学院的高端人才引进之路日趋平坦。

2. 以人才培养为基石,培育高水平师资队伍

在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同时,对现有师资队伍进行培育,充分激发现有师资队伍的活力、“盘活存量”,促进学院和谐发展,增强学院学科实力。

进气道方向原来都是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在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和帮助下,进气道方向的老师们组成了团队。从单兵作战到团队作战,科研战斗力大大增强,科研项目也逐渐增多,年轻教师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和锻炼,科研实力逐步增强。

校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全职特聘教授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ESI高被引学者2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1名,江苏特聘教授1名,江苏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1名等等高端人才。同时,学院也获国家科技部、中宣部和中国科协主评的“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宣益民教授


胡忠志博士受聘我校特聘教授


3. 以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基础,做高水平科学研究

在拥有一流师资队伍的基础上,学院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创新科研管理政策与机制,激发教师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学院加强从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等工程中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的数量,特别是基础研究中的重大项目。学院密切跟踪“两机专项”,持续向工信部、军委科技委和装发部、科工局、中国航发及所属厂所汇报、沟通,推荐多名知名教授进入专家组,为学院乃至学校航空发动机相关学科发展构建了和谐的外部环境;多次向科工局汇报航空发动机学科平台建设规划,并促成主管领导到学院现场考察、指导,大力争取两机专项基础研究条件建设支持。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重大计划延续项目1项,重点项目培育项目2项,面上项目近30项;承担863项目3项,民口973项目1项,军口973专题项目5项,国家科技工程5项,某重大工程直签项目3项,某重点型号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87项。


学院与中国航发成立“国家重点项目支撑团队”


4. 以高水平学科平台体系建设为抓手,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学院以谋划建立高水平科研平台体系为抓手,重点突破,带动学院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扩大学院在国内外学术领域以及相关行业的影响力,努力实现学院科学研究的“顶天立地”。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院陆续获批建设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工信部航空发动机热环境与热结构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中小型绿色动力装置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此外,学院还是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直升机协同创新中心、先进航空发动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重要依托单位。


学院“江苏省航空动力系统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


不忘办学初心,教一流学子


“作为一名工科学生,从本科开始,他就不断尝试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中国航空工业添砖加瓦。……“飞机需要什么,导弹需要什么,我们就搞什么。”这句话成了他科研创新的信条。……在目前,他已申请涉及航空航天先进推进系统的专利9项,其中第一作者7项,授权2项。这些“脑洞大开”的专利,激发了很多同行的极大极大兴趣,获得了同行的关注和好评。”

——记“2016年度校园人物” 能源与动力学院硕士研究生黄帅


1. 扎实开展本科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

学院在本科生培育方面不断打破单纯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以建设实验实践基地、中心为抓手,大力改善教学实验实践条件,着力培养“高分高能的创新性人才”。

学院加强设计类课程、企业课程、新生研讨类课程等特色课程的建设,大力进行专业系列教材建设;持续实践面向面上学生、学术精英、工程精英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大力进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拓展国际协同育人的范围与内涵。

在专业建设与投入方面,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院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动力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飞行器动力工程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进行建设,并获批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一期工程立项(全校共6个),建设经费近千万元,将用以重点建设航空发动机整机综合创新实验中心(十号楼一楼);能源与动力工程被列入工信部重点专业、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进行建设,车辆工程被列入“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进行建设。


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班”与上海交大溧阳研究院签署暑期实习合作协议


学院本科生在俄罗斯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实验室开展毕业设计工作


2. 不断规范与完善研究生培养工作

学院不断调整和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开展了学位点自评估工作,提出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方案,在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逐步实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试点工作。

十五次党代会以来,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论文6篇,江苏省教改项目立项3项,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立项86项,建立江苏省研究生企业工作站14个,出版研究生教材4部,开设国际化培养课程21门,出国攻读及联合培养研究生26名,55人次研究生出国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30多名外国学生来院短期访学和学术交流。


研究生全英文国际化课程


3. 学生科创活动特色彰显,不断取得佳绩

学院持续主办了“西航杯”流体力学设计性竞赛、全国节能减排竞赛、“福特杯”概念车设计大赛等重要科创赛事,并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无人飞行器大赛、航空航天知识竞赛等多项高水平赛事。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在各项赛事中,我院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1项,国家级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8项,省部级竞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另外在其他各级赛事中共计获得各类奖项220余项,成绩突出。


学院学生喜获江苏省挑战杯竞赛特等奖


更多专题报道请点击“砥砺奋进的六年”专栏:http://www.nuaa.edu.cn/sjdzt1/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