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六年

砥砺奋进的六年丨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理学院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谱写人才培养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7-11-27浏览次数:1749发布者:刘晓来源:理学院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顾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改革发展成就,提振精气神,助力“双一流”,为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氛围,党委宣传部推出“砥砺奋进的六年”大型专栏,系统展示各部门、各学院六年来的工作成绩。


【砥砺奋进的六年·学院发展篇】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理学院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谱写人才培养新篇章


2014年:

·施大宁教授团队《拓展内涵 融合创新 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理学院数学建模指导教师团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

2015年:

·施大宁教授荣获“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

2016年:

·杨雁南教授荣获江苏省教学名师称号;

·《物理与艺术》课程被授予“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荣誉称号,入选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线性代数》课程被评为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

·《大学物理》、《近代物理与高新技术》课程被评为江苏省精品课程;

·近几年,理学院先后4个团队和教师个人荣获“校园年度人物”称号;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团队成员合影及证书


校园年度人物


这一个个标志性事件是理学院始终坚持“教学是立院之本”,加强教学改革,重视实践教育,实行全员育人的结果,有效推动了学院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注重改革 提高教育水平


只有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才能使教育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理学院在承担全校各专业数学类和物理类的全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任务的同时,多措并举,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程内容,有效助推本科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优化教学模式。针对《高等数学》重修班教学进行改革,实施阶段性考试,结合各阶段测验成绩比例构成高数课程的最终成绩,实现了《高等数学》课程分类型、分层次的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 

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探索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模式。针对《大学物理》课程,运用实验引入、故事引入、猜想引入、类比引入等方法,增加师生互动,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例如,施大宁教授在讲授物理绝对系如何选择的时候,就通过了艺术中绘画的透视变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丰富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优化和整合,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通过绘制“课程地图”,对专业培养目标、知识能力、课程设置的逻辑关联性加以图示化的表述,帮助学生加深对所修专业认识,合理设计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转变。

整合教学资源。针对本院三个本科专业,引入新生研讨课、前沿讲座、名师导航等新型课程。改革新生导论课教师配备,邀请航空宇航学院赵宁教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刘少斌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皮德常教授,为学生讲述理学课程在未来工程应用中的应用。

分享教学经验。学院依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定期组织本科生教学专题工作会、教学午间沙龙等系列教研活动。每学期结合评教工作,开展集体备课、观摩、研讨等教学交流。2016年,宋旸等五位青年教师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全国决赛二等奖1项、华东赛区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江苏省华东地区青年教师上好物理一堂课竞赛优胜奖1项。


教学沙龙、示范课


对接需求 加强实践教育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的基石,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五年来,理学院注重学生科研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借助理学实验班导师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工科重点实验室,吸引更多工科知名教授共同关注理学学生的成长发展,助力理工融合。学生在数模竞赛、数学竞赛、物理竞赛中屡创佳绩。

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团队的老师们,十几年来,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带领学生在数学建模国赛和美赛中取得系列突破。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模竞赛获二等奖8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全国二等奖1项,赛区二等奖2项,赛区三等奖3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一等奖3项、二等奖31项、三等奖21项的优异成绩。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MCM/ICM),荣获国际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成功参赛奖8项,创历史最好成绩。

大学生数学竞赛。2016年3月,学院指导组织学生参加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决赛)获二等奖一项;5月份,指导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三届江苏省高等数学竞赛获一等奖17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7项;10月份,指导组织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预赛),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1项。

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2016年11月,理学院承办了江苏省高校第十三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作品创新竞赛。全省共有49所高校200余项作品入围决赛,最终,我校共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创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此外,孕育出第一支“益启飞”公益创业团队,斩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两项国赛银奖,受到新华网、人民网等30余家媒体报道。2016年度,学院创新训练计划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获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4项、校级项目10项;


数学建模比赛


2017年国际数学建模竞赛 国际特等奖


“益启飞”公益创业团队


齐心协力 形成育人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带动提升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多点发力、形成合力、共同育人。理学院结合学院实际和学生特点,建章立制,在发挥专任教师全员育人作用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学院党政联席会经常听取学生思想动态、学风状况、就业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对学生学习、思想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班子成员主动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和交流,全体成员均为学生的“1+4”导师。


各类会议听取学生情况


班子成员与学生亲切交流


建章立制全员参与。师生从游,不但要有知识、学术的从游,还应该有品格、行为的从游。“1+4导学起航计划”、“office hours”、党建“三个一”联系制度、“互联网+思政”等制度上的尝试,形式上的新颖,推动方式的改变,学院教师主动进入到学生的“朋友圈”、“好友圈”,通过“每月与学生交流一次,每学期与学生同吃一顿饭,每年与学生郊游一次”的方式,解决学生成长过程的难题与困惑。全院近4/5的教授都参与到了活动中来,大鱼前导小鱼从游,师生们享乐在其中。


师生交流活动


朋辈辅导良性互动。依托学院学习支持辅导中心特色平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调研显示,97.7%的学生表示从中有明显收获,专业明晰率上升36%。当学生教员们的授课时长不断刷新、被辅导学员们的成绩不断提升、中心被频频点赞时,唐月红等资深教师主动申请加入其中,中心慢慢在学生、在老师中有了人气。张娟、黄小涛等年轻教师将其教改项目与中心的支持辅导项目对接,实现“教学生学”与“教教师教”的良性互动。


教师参与学习支持辅导中心活动


名师校友协同育人。在理学院会客厅等品牌活动中,通过邀请中科院石钟慈院士、祝世宁院士,北大汤华中等知名教授作专场报告,拓宽学生眼界。借助长空论坛、院友校友周年回校等的契机,吸引更多校内外专家共同关注理学学生的成长发展。


师生会客厅


多元平台全员育人。博雅教育是理学院的传统,“理学院开放日”、“教授下午茶”、“院长有约”、“书记早餐会”、“师生趣味运动会”……每年30余场把老师和学生们粘在一起的活动,塑造了学院“师生互融”的品牌,各类总结表彰工作注重教师的融入,学生自发评选出“我最喜爱的1+4导师”等奖项,让老师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反馈。


理学院开放日


“我与1+4老师”登山


师生运动会1


师生运动会2


回首前五年豪情满怀,展望后五年信心倍增。老师爱学生、爱教书、会教书、教好书,学生爱老师、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在扎扎实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道路上,理学院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更多专题报道请点击“砥砺奋进的六年”专栏:http://www.nuaa.edu.cn/sjdzt1/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