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六年

砥砺奋进的六年丨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迈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六年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17-12-14浏览次数:439发布者:刘晓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回顾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各方面改革发展成就,提振精气神,助力“双一流”,为校第十六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营造氛围,党委宣传部推出“砥砺奋进的六年”大型专栏,系统展示各部门、各学院六年来的工作成绩。


【砥砺奋进的六年·学院发展篇】


抢抓机遇,跨越发展,向高水平研究型学院迈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近六年工作纪实


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的六年,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与学校共发展的六年。六年来,学院抢抓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顺应社会不断扩大的计算机类人才需求,砥砺奋进,不懈追求,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多项指标,努力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以积极、务实、创新的姿态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2010年11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发展初期,学院认清了学术基础薄弱,师资队伍缺口大,研究生规模偏小,综合竞争力在工信部和江苏省同类高校中排名落后的严酷现实和不利局面。在看到困难和挑战的同时,学院也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第一,在信息技术大发展时代,国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学校划归工信部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主干学科的建设发展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更有力的支持。第三,在全国重视信息学科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内计算机、软件学院之间的资源争夺异常激烈,面对高度开放和充分竞争的环境,任何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但其形成的杠杆放大效应和倍增式良性促进作用却会愈加明显。在这样的机遇期,学院拿出逢山开路的闯劲,不仅稳扎稳打开好头,更是提升速率、弯道超车,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计算机学院“内核”、“驱动”、“系统”和“输出”。


计算机学院之“内核”:人才培养是大学立校之本,学风是学院灵魂传承


说到计算机学院的专业,几年前在南航是高调剂率。许多新生入校找辅导员问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才能转专业?”,生源质量成为学院成立伊始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学院主动联系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争取到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江苏赛区复赛的承办权,坚持7年做好赛事服务,建立了全省几十所重点中学信息学特长生和竞赛指导老师的关系网,争取到更多优秀信息特长生生源。此外,学院努力将招生宣传工作前移,与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共建“航空与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组织教授、年轻教师赴中学开展讲座,并加入各地招生宣传队伍;制作由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学院招生手册和宣传微电影,扩大学院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学院生源质量持续提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志愿率从2012年的0.36提升至2016年的1.86,位居全校第三。


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江苏赛区复赛


与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共建“航空与计算机创新实践基地”


抓好生源这个人才培养的源头的同时,学院重视人才培养的过程,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上,坚持全面质量观,强化过程管理,明确了“标准从高、要求从高、待遇从高”的“三高”思路,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团队为主体,配备名师指导,结合航空、航天、民航的发展特色,开展专、精、尖系统培养,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在本科生培养上,坚持全面提升和个性发展相结合,以专业认证保证培养质量,以科创竞赛鼓励创优拔尖。出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集中全院力量抓学风、促学风,从切实做好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抓好新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过程的指导、建立健全学业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建立教工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结对指导机制四个方面扎实推进学风建设,学生平均绩点稳定在3.0以上,一次学位率比六年前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稳定在90%以上。此外,学院通过完善新型教师评价体系,设立人才培养贡献奖,建好院士、教授、青年教师三个育人平台,以“院士为我导航”、“石榴教授月导航行”、“石榴教授午餐会”等多种形式立体化开展师生融合、教师导学工作,促进每个教师关注学生学习成长的全方面和全过程,让学院教学相长、师生从游、全员育人的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学术品位不断提升,升学率增长至40%左右,一大批学生进入卡耐基梅隆大学、加州大学、悉尼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继续深造。


出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石榴教授月导航第一讲


计算机学院之“驱动”: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师资力量的持续增强为学院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人才资源是创新驱动自主化、可持续的核心要素和主导力量。学院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放在各项建设工作的首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六年来,学院新增教师41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国家优秀青年杰出基金1名,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江苏特聘教授1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1人;15人次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六大人才高峰”等省内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

六年来,学院积极引进“985”高校及海外高层次大学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学缘结构。由学院领导带队先后组团和委派教师走访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多所高等学府及香港、澳门地区著名高校开展招聘宣传,同时通过举办 “TASE”、“NASAC”、“IWFCI ”、“海峡两岸软件技术研讨会”等高端学术会议,邀请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交流,为加快海外引智打通了渠道。为加快吸纳优秀人才的进度,学院重新整编了人才引进工作团队,聘请了一名海外博士配合党政办负责高层次人才的联系引进工作;设立了专项基金用于人才配套资助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奖励。学院还构建了海内外顶尖人才关系网络,积极推进柔性引智工作,通过协助高水平人才申报省部级及以上人才工程,支持领军人才组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等形式吸引人才。同时,建立了“三个一”招聘工作快速响应机制,收到应聘者简历1天内给予确认回复,1周内完成专家初审,1个月内组织学院面试。通过系列举措,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海外学位和经历的人员比例已达到59%,比六年前增长了近一倍。


走访国外高校


举办IWFCI国际前沿技术研讨会


TASE2015国际会议


南航-天普大学合作签字仪式


在重视引才的同时,学院以绩效为杠杆,明确了激励约束机制导向,制定了各级岗位职责的量化要求,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潜能。面对外部引进的激烈竞争和学校财政吃紧的不利因素,学院加大了内部培养力度,坚持实施“博士化工程”,全院专任教师博士率从六年前60%提升到93%。

学院推行基于团队的教学科研模式,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团队化培养。2012年“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团队获评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培养对象;2017年“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此外,学院获评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教学教改项目10项,省部级精品和优秀课程5门,出版教材、讲义30余部,入选省部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良好的机制、平台和人才政策为计算机学院的“驱动”不断注入活力,运行发展动力十足。


全国大学计算思维课程教学研讨会


计算机学院之“系统”:学科平台的突破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和关键支撑


我院以学科发展为龙头,抢抓机遇,不断自我突破,就像计算机的系统不断更新升级,支撑学院跨越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学院从“十二五”前没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到目前拥有三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10年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2011年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16年获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七年新增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一方面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自身发展特点,另一方面更体现我院抢抓机遇,积极进取的精神。目前,“软件工程”获评工信部两化融合重点学科和江苏省重点学科,共建的“物联网与控制技术”获评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新增工信部重点实验室“高安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验证技术”。学科不断与国防紧密结合,2017年获批“军用软件”国防特色学科。


中创软件基金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


在教育部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院参评的两个一级学科取得了重大进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全国第33位,排名较上一轮提高了5位,相对排名从原先的54.3%上升到27.5%。首次参评的软件工程学科在106个参评高校中名列第16位,相对排名达到近15%。2017年3月,计算机科学首次进入全球ESI前1%。


计算机学院之“输出”:特色学术服务国防科技,计算机学子创新领跑事业


六年来,学院科学研究实力不断增强。科研项目数量稳步增长,共承担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均取得突破,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项目等80余项。科研成果产出丰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重要核心学术论文千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600余篇。学术氛围日益浓厚,每年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院作高水平学术报告60余场。

学院在强化基础研究的同时,在安全关键软件领域、网络空间安全方向形成国防特色。今年5月,我国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全院师生倍感振奋与自豪。因为在系统工程、安全关键软件、自动测试等方面,南航计算机学院发挥了重要助力作用,这都源于学院心系航空航天事业,致力特色发展,发挥模式识别、系统软件、可信软件、数据挖掘、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的优势,对接学校“三航”和国防特色,建设国防特色平台,为南航的“大航空”和特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创建“高安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验证技术”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新增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工信部实验教学中心,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打造了坚持的平台。

除了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之外,学院重视人才培养的“输出”,坚持高标准培养创新人才。为了让培养出的学生得到国际认可,学院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坚持与国际接轨,教育教学理念紧跟国际主流,课程体系参照ACM 和IEEE指南设置。经过不懈努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全校首个通过认证的专业,信息安全专业成为全国首批通过认证的专业,让这两个专业的毕业证更有“说服力”,学生也拥有了国际竞争力,学生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不断提升。


工程教育认证


校长特别嘉奖鸿鹄奖的获得者孙珂,本科期间荣获ACM金奖等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30余项,在核心期刊《计算机科学》发表论文;校长特别嘉奖创新奖获得者王智彬参加CSP认证,获得了460分的高分,在大三时就收到了华为公司年薪35万元的工作Offer,但他仍然选择出国深造,研究更前沿的技术。这离不开学院一贯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优秀学生配备学术导师,与企业共建“卓越班”,培育卓越工程师。近几年来,学院实施了“案例牵引、项目驱动、以战为训、以赛带练”的创新实践培养模式,建立了“普惠式创新教育平台、实践式创新基金平台、品牌化高端竞赛平台”的“三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学生高层次赛事成果丰硕,在ACM、挑战杯、软件杯等国内外赛事中屡获佳绩,每年获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超百人次。


共建卓越班


中国软件杯学生获一等奖


学院学生获ACM金奖


千帆竞渡迎潮立,百舸争先创一流。站在新的起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开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新征程中展现新姿态、实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更多专题报道请点击“砥砺奋进的六年”专栏:http://www.nuaa.edu.cn/sjdzt1/lis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