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扬军工报国志 文化引领育栋梁

我校2018年“军工记忆”实践团走进3地8家军工单位

发布时间:2018-09-16浏览次数:3264作者:宫文慧 阙愚 邱梦馨 刘思辰 来源:校团委供图:校团委责任编辑:赵毅审核:李君

字体: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与“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我校第十六次党代会提出要走文化引领之路,大力弘扬包括“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马兰精神、“航空报国”精神等在内的军工文化,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南航梦”,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南航精神与航空航天等军工文化一脉相承,长期以来学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教育和军工国防教育的特色主线。


为了继续弘扬军工特色文化,用信仰力量孕育出了更多杰出的国防军工人才,将行业红色资源引入学校德育工作,用南航精神和军工文化引领更多青年。今年,由我校“青马工程”骨干班学员和研究生党支书培训班学员组成的“军工记忆”实践团队分赴北京、西安、成都三地,围绕“载人航天”精神和“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航发使命开展了专项社会实践。师生们通过专题访谈、实地参观、座谈交流等方式,记录军工人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尊重科学、严谨务实、献身事业、勇于攀登的奋斗历程,挖掘背后的感人故事,弘扬军工精神。


北京分队:载人航天成伟业,神舟铸剑振国威

 “军工记忆”专项社会实践北京分队由我校第十一期研究生党员骨干培训班学员组成,由校党委研工部阙愚老师带队,于7月10日至19日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航天一院)开展实践。7月11日至15日,团队在航天五院采访了以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高凤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连友等为代表的工厂一线工人、型号设计总师以及南航校友、所培研究生等,并去老干部活动中心看望了退休老职工。16日至19日,团队走访航天一院,参观了中华航天博物馆、火箭发动机展室、211厂火箭装配车间,并与一院一部、211厂的南航校友开展了座谈会。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师生及时整理参观采访所得,通过南航研究生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将成果分享,共计形成了10余篇图文并茂的推送文章。在航天一院和五院共访谈了包括型号设计总师、优秀校友、退休工程师等在内的24人,特邀的“慧言绘语”手绘团队成员在访谈过程中为受访人现场作画,共计38幅,受到了来自受访人和实践单位的一致好评。在走访不同岗位航天人的同时,团队还收集到了各位受访人对我校学子的寄语与期盼,形成了1本纪念册。在活动结束后,团队还将学习的成果通过剪辑制成了1部视频短片。团队向五位校友颁发了德育聘书,邀请老军工和校友们返校为同学们开展航天精神教育活动,用航天精神滋养我校思政教育。



西安分队:倚天长剑出三秦,航空航天报国情

西安分队由青马工程骨干班的17名学员组成,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畏、航天学院团委书记管永星和校团委办公室主任唐志文老师的带领下,于8月20日-28日分别走访了中国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航天四院)、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航天六院)和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实践中,累计召开专场座谈会5场,校友座谈会2场,参观新旧厂所10处,与53名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老中青三代军工人及优秀校友进行了深入访谈,推出《军工朗读者》、《军工人物志》、《马小青的西安军工之旅》手绘漫画,航天版《光阴的故事》、《献给航天最美好的三行情诗》等专题推送,团队所思所行获得单位的一致好评。


8月20-22日,团队来到中国航天四院进行了座谈、参观和采访。座谈会上,同学们观看了四院形象宣传片。随后,师生们参观了四院田王地区各厂所的生产线以及蓝田三线旧址,与包括“感动中国人物”,“在火药上雕刻”的“时代楷模”徐立平在内的共计13位航天人进行了专题访谈。航天人“报国无需理由,创新永无止境”的精神鼓舞着师生们。四院公众号专门为实践团出了一期推送,对师生们的实践和宣传给予好评、表示感谢,并希望更多南航学子投入到航天事业中。实践期间,何畏老师还为航天四院的青年们上了一堂题为《永远的马克思》的主题团课。



8月23日-25日,团队来到航天六院。座谈会上,团队聆听了六院宣传部副部长张美书的“入院第一课”,对六院“昔居深山创伟业”的发展史有了初步了解。随后同学们来到165所抱龙峪试车台和165所、7103厂和11所进行参观,并且对包括能在气球上垫纸打洞而气球不破的“全国劳动模范”杨峰在内的18名航天人进行了采访,航天人“车钳焊磨铣一丝不苟,弹箭星船器万无一失”的工作作风让师生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同学们也埋下了“汇聚自身能量,托举航天梦想”的理想种子。



8月27日-28日,团队来到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的事迹给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21名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的航发人在采访过程中流露出的“择一事,终一生,国为重,家为轻”的精神更是深深打动了师生们。



成都分队:三线开济报国心,寻忆军工锦官城

与西安分队同期展开实践的成都分队一行19人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张轶瑶担任指导老师,由艺术学院团委书记刘思辰、辅导员陶然雁带队先后走访了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七院)、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三家单位。

8月21日-22日,团队成员来到航天七院进行座谈参观和人物专访。座谈会上,团队成员了解了航天七院的发展史,出席座谈会的南航校友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了经验分享。团队成员参观了企业产品展示厅、卫星产品生产车间等场所,并采访了以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伍仕平、多次获央视采访的航二代靳亚军等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共计21位航天人进行了深入访谈。从他们身上,师生们看到了航天人身上的朴实无华和执着坚定,感受到了航天人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攻坚克难的毅力。团队成员被航天精神深深感染,自发改编了歌曲《寻梦航天》,以此向伟大的中国航天人致敬,向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致敬。



8月23日-26日,团队走访了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参观等,寻访“心系航空干动力”的成发精神。团队成员参观了生产车间,感受到航发人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共采访了以荣立一等功、三等功的老军工胡长明、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夏跃波等为代表的老中青三代16位航发人,体会到了航空是与国家安全、民族富强息息相关的崇高事业。2018年10月18日是成发成立六十年华诞,团队成员改编歌曲《buring》献礼成发,也期待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越来越强大。歌曲获南航师生与成发员工的一致好评和转发。



8月27日-28日,团队一行来到本次实践的最后一站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开展了别具特色的“四个一”学习之旅。一堂专业课:团队成员认识了航空发动机的构造和原理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场交流会:校友们跟团队成员分享了选择航空事业的初衷。一次长途参观:团队成员前往绵阳航空新城参观学习。一场领导见面会:624所党委书记吴忠跃与学生们亲切交流互动。



10天的实践行程,43篇访谈记录,9篇专访文章,14篇微信推送,2首改编歌曲,50余篇实践日志,30余幅手绘作品,3组剪辑视频,1场慰问演出,聘请10位航空航天一线员工担任校外思想政治指导老师,这是成都分队的实践成果,也是师生们对军工精神的传扬。



实践期间,我校团委书记李君、副书记董羽一行分赴三地看望了实践团师生们,和师生们共同感受军工精神,并与企业代表座谈交流、邀请相关单位的“青年榜样”来校讲座。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正如习总书记所说,“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充分显示了中国力量。”军工人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着中国制造的奇迹。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三队成员深入了解了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史,感受了军工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岗位军工人身上的生动体现,也带回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后期团队成员将对实践成果进行全面总结,将相关访谈记录汇编成“我的军工记忆”系列思政教育读本,相关视频资料制作成宣传片;汇聚红色育人资源,邀请新老一线军工人来校讲座并选聘校外导师,对接思政课堂,形成德育导师资源库。将实践过程中的照片、手稿、视频音频、老物件、签名册等各类物品整理留存,形成“军工记忆”文化展,让军工精神可视可感,引领更多南航青年矢志报国;通过培训组建师生宣讲团,举办“行走的课堂”专题汇报会,在校内进行专题宣讲和汇报,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军工精神,让实践成果惠及更多南航学子。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形成一系列相关报道,面向全社会宣扬“载人航天”、“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等军工精神。


作为一所以航空航天民航为特色的国防院校,南航精神与“载人航天”、“航空报国”等军工精神同根同源。“军工记忆”专项实践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平台,将南航精神与军工文化相融合,目前已开展两年,去年实践团师生分赴贵阳、沈阳、西安三地探寻“航空报国”精神,今年探寻航天精神和航发文化,明年还将进入航天科工,兵器集团等企业将“军工记忆”系列实践做实做深,在实践中培育衍生“三航+”、“信息化+”、“军工+”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提升实践课堂育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