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3年“最美大学生”“最美高校辅导员”提名人选的公示

作者:时间:2023-04-23浏览:1480供图:审阅: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字体:

根据《关于组织开展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3年“最美大学生”“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工作的通知》(苏教社政函〔2023〕2号)精神,经学校推荐、材料审核和专家初评,拟确定我校能源与动力学院陈华华老师为第十三届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3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提名人选,拟确定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阿伊提拉·买买提同学为第十三届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暨2023年“最美大学生”提名人选,现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从2023年4月23日至5月4日止。公示期内,对公示人选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请以书面形式实名向省教育厅社政处反映。匿名举报概不受理。联系人:陈老师、熊老师,联系电话:025-83335056、83335562。通讯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号省教育厅社政处1512室,邮编:210024,电子邮箱:szc5056@163.com。


附件一:陈华华事迹材料

附件二:阿伊提拉·买买提事迹材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学工部

2023年4月23日         

附件一:陈华华事迹材料


躬身育人十三载共铸航空“中国心”


【个人经历】

陈华华,女,汉族,1988年6月生,中共党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辅导员,南航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硕士,讲师。曾任自动化学院本科生辅导员,现任能源与动力学院团委书记、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以来,累计陪伴58个班级2000余名学生成长成才,讲授《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劳动教育与社会实践》等课程,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2022年获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十佳标兵”、第九届江苏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


【工作思路】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航空发动机领域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研究生培养如同打造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是实现自主研发、自立自强的关键点。陈华华围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南航国防底色、行业特色,用心汇聚思政资源,当好学生航空报国的“尾喷管”,用力构建科创体系,当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压气机”,用情开展就业指导,当好学生生涯教育的“燃烧室”。时刻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教育引导青年学子用报国心熔铸强劲“中国心”,为国家航空发动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注入澎湃动力。


【育人实效】

自从成为一名光荣的辅导员,她躬身实践、潜心育人,陪伴58个班级2000余名学生一同成长。


用心汇聚思政资源,当好学生航空报国的“尾喷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陈华华所在的能源与动力学院诞生于抗美援朝的烽火中,学院师生参加了国家几乎所有航空发动机型号的研制工作,学院党委是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也是研究生人数远大于本科生人数的研究型学院。如何将这份厚重的家国情怀根植学生心中?她坚持紧扣学院特色,用心汇聚思政资源,让能动学子有共情、能共鸣。发动机尾喷管是排气方向的决定者,发挥着把握推进方向的重要作用,她用心汇聚思政资源,坚定当好学生航空报国的“尾喷管”。

站稳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为学院团委书记、研究生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她立足党课、团课、月讲评、信仰公开课等平台,讲述直-10的发动机从受制于人到量产出口的故事,讲述以当年度工科全国第一出国、学成归国后深耕航空发动机、创立了南航进气道王牌团队的张世英教授的故事,精心打磨了《为祖国打造强劲的中国心》等10余节院本化课程。唱好思政教育的协奏曲,她邀请心系学院师生、发起“航心”奖学金的航空发动机专家甘晓华院士,习总书记亲自颁授“八一勋章”的英雄试飞员李中华等杰出院友作客“能动讲堂”,讲述他们投身航空报国的奋斗故事;联合兄弟学院邀请“中国好医生”抗疫特别人物黄英姿、全国劳动模范陈德风等专家走上青马课堂,讲述他们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暖心故事。凝聚思政教育的向心力,她探索将党团支部建立在重大课题组和科研项目团队,形成“纵向为主、横纵结合”模式,将党团建设与科研攻关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她担任团建指导员的研究生驭风排气系统纵向团队是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团队坚持思想引领带动科研实践,专注于用气动实现发动机矢量推进。在导师徐惊雷教授的带领下,学生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党支部获批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团队还获评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互联网+”金奖、校“五好导学团队”等荣誉,导师被评为“良师益友——我最喜爱的导师”,师生同向同行,矢志空天报国。


用力构建科创体系,当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压气机”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技术。这个领域涉及了几乎所有的工业和技术门类,集成了众多专业学科的“最高成就”,一台航空发动机零件动辄几十万个,需要在高温、高压、高转速和高载荷的严酷条件下工作。如何瞄准国家航空发动机战略急需人才需求,组织青年学生把科研做在大国重器上,在真刀真枪的科研攻关中壮筋骨、长才干?发动机压气机是整流蓄能者,发挥着增压增推的重要作用。陈华华以“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意识”为目标,用力构建科创体系,助力完善本硕博贯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当好学生创新创业的“压气机”。

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平台和资源。她下实功夫让“三维一体”覆盖的更广。基础层从航空动力知识竞赛、节能小屋延伸到发动机科创训练营,让趣味性和体验性交相辉映;提升层扩大节能减排大赛、项目式实习的知名度,请来了潍柴动力赞助支持学生科创,让学生科创没有后顾之忧;精英层瞄准“挑战杯”“互联网+”等赛事,全程指导陪伴学生团队参赛,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她花大力气请来一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科创导师。如何验证研究符合行业需求?她跑行业企业,通过撬动航发集团及下属公司的人力和共青团的资源,聘请中航发一级技术专家李湉、航天三院三十一所总师张义宁等行业专家为企业导师。如何发挥学院年科研经费4亿的育人功能?她跑科研办、教师办公室,挖掘两机专项中的项目资源,邀请重大项目负责教师担任学生科创的特聘老师。如何创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她有一个朋辈导师库,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博生、高年级本科生担任科创导师。“三级协同”师生交流机制保障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康有序运转。

从项目孵化到捧起金杯,有一段漫长的“挑战之路”,长期高强度备战,队员们难免有状态起伏、焦虑茫然,她陪伴他们走过每一个“挑战之夜”“挑战周末”,她用自己的温暖和笃定给学生信心,给他们力量!近年来,她指导和陪伴她的学生团队获得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她的学生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赛场下捧下金奖7项,涌现了江苏青年科技创新“U35攀峰”系列寻访探索奖黄帅、南京市创新企业家栾众楷等青年典型。

比起金杯,她更欣喜于学生获奖后说“经过比赛淬炼,让我对科创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团队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我将在空天报国的追梦历程中发光发热”!


用情开展就业指导,当好学生生涯教育的“燃烧室”


70多年来,千千万万南航人始终在“三航”创新主战场、工信事业第一线、国防科技最前沿,在祖国需要的每一处地方,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如何在全国文明校园的浸润下将这份“航空报国、贡献国防”的追求传递到青年一代心中?。燃烧室是发动机的能量激发者,发挥着提升温度和释放热情的重要作用。她用情开展就业指导,当好学生生涯教育的“燃烧室”。

除了在“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公开课上带学生感受“大国重器总师造,重器总师南航造”的震撼,她更专注于日常的每一场微型生涯指导交流。每年暑假,她带学生走出去,开展“军工记忆”专项实践,采访南航校友航空报国的热血故事,寻访艰苦创业的“三线精神”,身临一线实境感受新时代国防事业的蓬勃发展。每年就业招聘季,她把就业单位请进来,请人力讲讲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请校友“凤回巢”说说发展、谈谈感受。她还承担与中航发集团及下属公司的人才协作培养平台建设,邀请企业进校园参与育人环节,带着学生进公司参与开放周。

“航空报国、贡献国防”融于日常,融进心里,更化作了他们的选择。近三年,60%以上研究生奔赴国防系统建功立业,服务航空航天民航等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向中国航发集团输送研究生超过150名。中航发给学院的反馈中说:“南航毕业生为航发作出了突出贡献,走出了一批优秀领导干部、一批型号领导人员、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她也有一些学生成长为青年技术骨干,承担某些型号的研制任务。她用行动落实总书记对南航的重要勉励精神,努力在“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上作出更大贡献。

陈华华始终坚守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用春风化雨的温暖将思政教育做到学生心里,用“努力到无能为力,奋斗到感动自己”的每一天坚守初心,百炼成钢。她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十佳标兵”、第九届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一等奖、“苏乡永助”“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案例”优秀案例、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最佳实践带队教师”等荣誉。更为可喜的是在她的影响和感染下,8位学生接力成为南航辅导员。陈华华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经验总结】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陈华华坚持用温暖有力的陪伴将育人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是南航育人的国防本色和行业特色,陈华华坚持立足学校、学院和学科特点做好思想引领,用能动青年可学可向的身边人、身边事引导他们将论文写在国之重器和尖端科技上,培育了一批用青春熔铸强劲“中国心”的一流人才。



附件二:阿伊提拉·买买提事迹材料



“生命禁区”开出最美格桑花


一、个人简介

阿伊提拉·买买提,女,维吾尔族,2001年2月生,共青团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本科生。

笑对不如意,她是把“生活烂牌”打得精彩的维族姑娘。从小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长大,父母因病相继离世,受到学校的关怀与航空报国精神的浸染,心怀感恩的她坚定地选择了参军入伍。

花裙换戎装,她是在“生命禁区”绽放青春的00后女兵。2021年3月应征入伍新疆军区某旅,成为军营大学生战士。与战友一起在西藏长期驻训、执行任务,在雪山下宣誓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曾获“四有”优秀士兵、嘉奖等荣誉,在“生命禁区”绽放青春。

磨砺中成长,她是用“战地日记”点燃热血的军中绿花。400多篇日记书写了军旅大学生的成长宣言,其事迹受到央广军事、西部战区等媒体报道,阅读量达35000+,相关视频被广为转发,激励了更多青年献身国防、保家卫国。


二、突出事迹

奋斗永远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对维族姑娘阿伊提拉·买买提来说,青春是身上的“迷彩绿”搭配脸上的“高原红”。


笑对不如意,她是把“生活烂牌”打得精彩的维族姑娘


出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维吾尔族姑娘阿伊提拉·买买提,从小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长大,驻扎部队的番号声陪伴了她的整个童年,也为她埋下了献身国防的梦想种子。中学时期在国家政策扶持下远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校求学,5000公里的路程几乎横跨整个中国。独在异乡求学的她能吃苦、肯奋斗,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考入她的理想大学——“工信七子”之一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着实现军工报国的理想迈出了坚实一步。

入学前,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让阿伊提拉愁眉不展,她的父亲中学时就因病离开了她,母亲患肺结核、无法劳动,弟弟妹妹在上学,哥哥无业,家庭几乎没有经济收入。录取通知书里学校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开信,一系列资助政策让她吃了定心丸。学校在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及时为她开设绿色通道,为她申请了学费减免、国家助学金、瑞华启梦助学金等,让她消除了后顾之忧。心怀感恩的她凭着一股韧劲,一入学就成为了军训教官眼中的排头兵、辅导员的得力小帮手、同学们口中的“开心果”。她会穿上漂亮的花裙与同学们一起载歌载舞,用自信的笑容温暖着身边的人;也会顶着烈日在操场上反复训练自己的动作,划过脸颊的汗水滋润着早就埋在心里的参军入伍的种子。

2020年12月母亲病情恶化,阿伊提拉回家陪伴母亲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学校第一时间为她申请了“川流不息”爱心公益金。带着学校的关怀与母亲的寄托,加上一年多来南航国防军工文化与航空报国精神的浸染,她更加坚定了心中的想法,选择参军入伍,用更直接的方式向着实现军工报国的理想前进。

经过层层选拔,阿伊提拉顺利入伍新疆军区某旅,成为一名光荣的军营大学生战士。出发的前一天,她发了一张刚理成寸头的自拍照到朋友圈,生活并没有给她一手“好牌”,但阿伊提拉选择了做祖国的战士,誓要积攒力量、报效祖国,让“迷彩绿”将自己的青春变得更精彩。


花裙换戎装,她是在“生命禁区”绽放青春的00后女兵


都说当兵苦,最苦是西藏。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让阿伊提拉渐渐明白,越苦的地方越需要坚守。当单位组织官兵奔赴高原驻训时她踊跃报名并踏上了征途。在海拔5380米的雪域高原,阿伊提拉和她的姐妹们——一群平均年龄还不到22岁的小姑娘,在“生命禁区”扎下了根。

“都考上了211,为什么要来高原当兵?”面对记者的采访,阿伊提拉有着自己的答案:“我出生在新疆,成长在南航,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到高原保家卫国是我的蓝色梦想!”她想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报效党和国家,她想要改变自己,想要完成小时候的英雄梦。

刚来到部队,浓厚的战地文化和战友们的忠诚担当让她萌生了入团入党的想法。于是她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党团员冲在前的觉悟更让她体会到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她也用这样的精神激励着自己。2022年的五四青年节,阿伊提拉在雪山脚下,在全营战友的见证下向团旗宣誓,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有一次营里组织官兵比武,通过一个月每天15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阿伊提拉最终以26秒的成绩拿到了全营第一,训练期间也以21″01的成绩创下了营内最快记录。为了进步0.1秒,都要反复训练几百遍,手上的口子多到十根手指九个都贴满了创口贴,最严重时连衣服扣子都需要姐妹们帮忙解开。带着南航人“负重奋进、志在超越”的品质,阿伊提拉成为了所有男兵都钦佩的21秒女兵。

服役两年间,阿伊提拉长期驻守在“生命禁区”,抗严寒、斗风沙。暴雪、强烈的紫外线、贫瘠的土地……高原的确很苦,一年四季都只有冬天,饮用水要计算着喝,送菜车会因为下雪封山无法运送物资,在氧气含量不到内地50%的地方,正常行走都会头昏脑胀。艰苦的环境没有让她退缩或后悔,相反,她觉得能成为高原女兵用自己的行动守护国土,很酷、很光荣、很有意义。

如今的她会驾驶大卡车,懂得医疗救护,擅长炊事工作,操作的火炮能精准命中目标。在一次次任务中向上生长,她像格桑花绽放在雪域高原。


磨砺中成长,她是用“战地日记”点燃热血的军中绿花


作为一名南航培养的军营大学生,每当飞机飞过天空,姐妹们总会调侃“这架飞机是不是你同学造的呀”,阿伊提拉也常常和姐妹们“炫耀”大学里的生活,她们眼中对大学的向往让阿伊提拉开始思考,自己能不能做些什么。于是她写下了第一篇战地日记,她想用这样的方式记录自己在雪域高原服役的每一天,也希望等退伍后能让更多人看到高原女兵的成长宣言。

有一次,单位组织年轻官兵们来到康西瓦烈士陵园祭奠,阿伊提拉找到那个和自己年龄相仿,却牺牲在了和平年代的00后英雄陈祥榕烈士的墓碑,那一刻她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回到营区,她在日记本上坚定写下“这就是我该学习的榜样”。

“今天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比武竞赛,又有男兵被我超越了。”这是阿伊提拉来到高原后写下的第238篇战地日记。

阿伊提拉的事迹受到了央广军事、西部战区、北京时间、中工网等媒体的报道,阅读量达35000+,《阿伊提拉·买买提的第238篇战地日记》视频也被广为转发。在留言栏里有陌生人对高原战士们的赞美,有同学们对阿伊提拉的钦佩与感动,还有妹妹许下的承诺“姐姐永远都是我的骄傲,等我考上了大学也要和你一样去参军保家卫国,跟你同甘共苦,做一个像你一样优秀的人”。

她的日记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飘逸的笔迹,一笔一划中饱含着中国军人的爱国情、报国志,在她的感染下,又有一批批南航大学生投身军营,其中不乏女生、少数民族学生。即将重返校园的阿伊提拉准备参选国旗班,她无比怀念每一次对国旗敬礼的瞬间,更希望在南航这片有着特殊红色印记的土地上守护国旗,带动一批又一批的新鲜血液去继承报国事业。

人生因磨砺而升华,青春因奋斗而精彩。无论身处何方、遇何境遇,阿伊提拉·买买提始终坚定军工报国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阿伊提拉说:“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我们脚下的土地就是祖国的领土,纵使我们都牺牲了,我们的事业仍有人继承。高原虽然苦,却是我一生的骄傲!南航给了我奋斗的底气,希望我也能成为南航的骄傲。穿上军装,清澈的爱,只为我的祖国。”


三、所获荣誉

国家级:2021年12月“四有”优秀士兵(中国人民解放军69250部队政治工作部颁发)、2021年12月军事训练先进个人(陆军炮兵某旅颁发)、2022年12月嘉奖(中国人民解放军69250部队政治工作部颁发)、2022年12月“卫国戍边”铜质纪念章(中国人民解放军69250部队政治工作部颁发)。

校级:2019年9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军训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