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走近改革发源地 感受改革进取精神

发布时间:2010-10-20浏览次数:865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却为当地村民做了这么多实事,真是太不容易了。”自动化学院研0309第一党支部书记杨明凯在参观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后说。10月17日,研究生院组织第三期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成员赴安徽省小岗村参观学习。研究生院副院长、研工部副部长、教育管理处处长张环说:“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参观学习,能够使同学们对‘创先争优’活动有一个较为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希望各学生党支部书记返校后,在广大同学中间做好‘创先争优’工作的宣传和动员,更为重要的是将‘沈浩精神’真正落实到实际学习、工作中去,并发扬光大。”

 
参观“大包干纪念馆” 巧遇李书磊、关友江
    从南京驱车至小岗村不到3个小时,然而小岗村从安徽走向中国、走向世界却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始终的30余年。由安徽省、滁州市和凤阳县于2004年共同投资兴建的“大包干纪念馆”记录了小岗村30余年的发展历程。纪念馆前是一段平缓的台阶,拾阶而上,离展览厅入口不远处就可以看到当年按有18个村民红手印的“包产到户”生死契约的放大图。“真地感到很震撼,以前在书本上也看到过这个契约状,但没有今天这种感受。”杨明凯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作出这种解放思想的举动,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展览大厅主展厅由《抉择》《追梦》《关爱》三个展区和大型群雕《十八颗红手印》以及当年大包干农民劳作的实物展台组成,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这次参观不虚此行,让我们对当年大包干的历史场景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受到了更加深刻的教育。”航空宇航学院研究生辅导员杜骞说。
 
    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包干精神永放光芒”展墙为背景,参加本期培训班的各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代表宣读了先进党支部创建承诺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研0609第一党支部书记周桂斌承诺说:“支部将在做好理论学习的同时,勇于创造,善于创造,用创新的思维指导学习和工作,争做创新实践楷模,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同学办实事、办好事。而对于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支部将组织民主评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改进中学习,改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争创研究生先进党支部。”
 
    就在师生们参观“大包干纪念馆”时,恰好遇到了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等一行到小岗村考察工作,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关友江也在其中。在得知我校师生为做好学生党支部创先争优工作而来小岗村参观学习后,李书磊十分高兴,并欣然应邀同我校师生合影留念。合影结束后,李书磊还仔细询问了同学们对此次参观学习的感受,并勉励大家勤奋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社会栋梁。对于大部分师生来说,在现实中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还是第一次,关老仍同30余年前照片上的他一样朴实近人。关友江对记者说:“欢迎南航的老师和同学来小岗村,跟过去相比,我们这里的生活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些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也离不开乡亲们一直记挂着的沈浩书记。”
 
“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在参观“大包干纪念馆”之后,同学们来到了不远处的“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陈列室旁边矗立着一幅巨大的展板,上面写着“学习沈浩精神,建设‘四型’小岗,奋力创先争优”的宣传标语。作为“小岗精神”的承载者,小岗村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就像30余年前一样,人们再次将目光聚焦在了这个地方,“沈浩精神”成为一个不变的话题。
 
    2004年2月,沈浩积极响应安徽省委号召,作为全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来到凤阳县小岗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小岗村获得了又一次飞跃式发展。然而,2009年11月6日,沈浩却将45载青春韶华永远地留在了小岗村。在观看沈浩先进事迹的视频资料时,特别是看到乡亲们送沈浩最后一程的场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尹春萍和研0309第二党支部书记傅艳萍潸然泪下。“作为一名选派干部,能在这样一个地方工作6年,而且是实实在在地在那里干事创业,直到将生命献给了自己生活战斗过的第一线,让人不得不心生感动和敬意。”傅艳萍说。研0309第四党支部书记汪凌艳说:“可能所有参观过沈浩先进事迹陈列室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动和冲动,为沈浩的付出和小岗村人对他的信任与拥护所感动,想要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在陈列室内的“前言”展板上写着这样一段话:“6年来,他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勇于创新,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了一名选派干部和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在广大干部群众心中竖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时曾这样勉励沈浩。这句话无疑“揭示了基层带头人的最好评价标准和最高价值准则”,而沈浩则用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现实实践对这句话作了最为生动的诠释。傅艳萍说:“作为一名学生党支部书记,应该谨记自己在学生党员公开承诺书中所作出的承诺,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勇于担当,敢于挑梁,牢记服务同学,贡献社会的宗旨!”我们要铭记来时的路,因为无论是源于群众智慧的“小岗精神”,还是生发于基层共产党员的“沈浩精神”,都将始终与时代同步,历久弥新。
 

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与我校师生亲切交谈

李书磊、关友江与我校师生合影留念

 

支部书记培训班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