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商报:让外卖“跑”得更快

发布时间:2015-04-15浏览次数:1071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整个互联网外卖平台都很累,一条腿上是线下商户订单需求和用户个性化消费习惯,另一条腿上是物流配送成本和人员流失,邦跑跑正在试着给两条腿松绑

 

  10点半的时候,大三学生李静看了看乌云密布的天空之后,决定在之前吃过的荣福居黄焖鸡叫一份外卖。在江宁托乐嘉的王老板重新确认了一下这份包括李静的“黄焖鸡米饭”在内的外卖订单之后,拿出手机进入微信页面,在“配送区域”界面上选择了“托乐嘉区”,点击“开始抢单”,界面显示已经形成订单25单,他再次确认之后,把订单号标记在配送单上并输入配送员代收货款数额。“我在江宁托乐嘉1楼,我要将一份外卖送到南航东区。”

 

  与此同时,张国奇的手机已经开始滴滴作响,他知道商家们已经开始在邦跑跑的微信平台上发出配送需求。而同样是邦跑跑平台的一名配送员的妻子谷文玲已经帮他抢好了单。

 

  一两秒之后,王老板的手机上跳出“张国奇快递员马上来取快递”的字样,并附有张国奇真实的头像和联络方式。没过多久,张国奇就穿过拥挤的饭店走廊,走到王老板已经堆满了等待配送的餐盒的打包台前,扫一眼这单“南航东区”的具体地址便拿起餐盒向外跑去。

 

  在把热气腾腾的菜送给来领单的顾客的时候,张国奇的邦跑跑账户里面已经有了3元钱到账。“我们两夫妻分工合作,一个抢单,一个配送,加上对南京道路熟悉,每天都能接100多单,收入还是挺可观的。”谷文玲说。

 

  CEO张小龙希望邦跑跑是站在李静、王老板、张国奇和古文玲之间的人,来帮助这个物流成本、人员流失、商户订单需求、顾客个性化需求不断呈现正弦增长的外卖“坐标系”得出一个商户、消费者、配送员三方都比较满意的合理数字。“本地的商家有大量的配送需求,消费者有代购的需求,我们要满足多样化的代购需求,另外,就是有本区的闲散人员需要赚钱,我们要搭建这个需求。”张小龙说。

 

  学生、司机 人人都是配送员

 

  在外卖物流服务的所有体验上,速度是最为重要的衡量标准。而要让外卖真正跑起来,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最初,他们招来的配送员因为是全职,“没单时也要养着”,让公司走了一段“倒赔钱”的日子。

 

  “配送是不少餐饮商家的一个痛点。”作为联合创始人COO的阮磊说,他在团队里负责日常运营和配送员管理工作。在这个还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大四的学生看来,他们需要把所有在这盘棋上面的闲置的资源重新排列组合,以便让他们都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配送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能否利用身边的闲散人员,让他们干一单拿一单的钱?比如学生,白天没课时可以送几单赚点生活费;小店老板,店铺不忙的时候也可以跑两单赚点零花钱,甚至是跳广场舞的大妈,也被纳入配送员的考虑范围之内。

 

  “从整体上讲,外卖人员成本高、流动性大,一个商家一天100单至少需要3个配送员,每月投入的成本至少是12000元,很不划算。”阮磊表示,商家养一个配送员,要投入电瓶车、保温箱等硬件,每个月的成本至少4000元,而外卖的量其实很不固定,有时忙有时闲,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而这种波动性就造成了配送成本高、人员利用率低。

 

  每天的上午1030分到下午的230分之间的订购高峰期是平台处理订单的时间。在其他的时间段里,这些兼职的配送员可以处理他们自己的工作和事情。

 

  技术支持   “抢单”功能的软件

 

  为了能开发出具有“抢单”功能的软件,张小龙他们也费了一番功夫。“我们最初请的是兼职外包,许诺给人家股份。可是,人家只干了很短的时间,就‘抛弃’了我们。”张小龙说。于是他们在南航校内组建了一支在校生的技术团队。“先后做了3个版本,才有了现在用着比较顺手的软件。”他说,“在3公里范围内,只要用户发起需求,‘邦跑跑’的配送人员会第一时间成功抢单,这种抢单速度和‘滴滴打车’有的一拼,配送效率更高。”

 

  30分钟是邦跑跑向用户保证的送餐时间,超过这个时间配送费用将由配送员自己承担。经过团队的测算,如果组建专业的配送平台,一个配送员可顺路接很多单外卖,10个商家只需要12个配送员。“如果一单外卖的配送成本是7元,在这个平台上可以压缩到35元,相当于一半。”阮磊说。在成功向南京银行申请到30万元的创业贷款之后,他们成立了“微距离配送”公司“邦跑跑”。

 

  商家操作“一键召唤”

 

  “如果你去做外卖,如果你一天大概接30单的时候,我想你大概已经受够了在手机上输入30次的地址和单子。”张小龙说,他用了“极简”这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产品概念,“

 

  如果一个产品的复杂程度超过打电话,我就肯定不愿意用,我就觉得要用极简的思维,在这里,我们只需要一键就能召唤配送员,配送3~4单。”

 

  他把平台为商家设计的这种“一键召唤”设置称为自己产品的“事关生死的设计”。“我们要让商家感觉使用这个产品是非常方便。”在邦跑跑平台上,商家不需手捧一台手机,在上面为每一单输入地址和联系电话,他们只需要键入餐品名称,而送餐的具体地址只需要商家打印或者手写就可以了。“我们做过相关的调研,这两种的速度都要比在手机上输入要快的多。”

 

  在配送员抢单之前,平台系统会自动提醒“余额大于货款才能抢单”。配送员需要通过微信支付的方法向平台内充值超过所配送的商品的价值总额之后,才能成功完成抢单任务。“如果商家需要代收货款,不需要跟配送员对单子,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谁为你收了多少钱,他的单子到了之后,钱立即就会到你的账户,不需要再算账了。配送员也不需要再跑回去,告诉你我为你收了多少钱,这个时间和精力节省下来他可以去抢去送更多的单。”

 

  平台管控  商家配送员都交保证金

 

  张小龙解释说,而商家也需要在进行发放配送任务之前,为每单充值至少3元的配送费,在商品确认送达顾客之后,配送费将会被自动从商家的充值账户中扣除,进入到配送员的账户中。按照邦跑跑平台的提示,每月的1~9日工作时间,邦跑跑会对提现金额进行统计,而每月的10日为提现日期,使用者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提现。

 

  而在后台的监控页面里,商家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谁在配送、电话号码多少、送了多长时间、送了多少单等信息,商家可以直接打给配送员进行沟通,同时,由于受到这种监控,配送员的行为也受到了一定的管控。“我们把平台建好,你要认证到充值到监控,都可以在你的手机的微信上面实现,很方便。”

 

  奔跑吧,外卖市场

 

  “我们希望能打造一个本地三公里的服务生态圈,让商家、配送员和消费者在里面嗨。”张小龙说,他认为O2O生态再深入的时候,会产生微距的需求。“当然,3公里就像一个革命根据地建立一样,需要一块一块去打造,要精耕细作,我们希望形成一个精细化的分区,完成O2O的闭环。”

 

  在介绍自己的项目时,张小龙给出了这样一串数字:2014年全国在线订餐市场规模突破850.4亿元,预计2015年达到1256.6亿元。一家知名的外卖平台,2014年总订单量1.1亿单,初步估计线上线下外卖订餐量达5亿单,加上其他本地配送服务,预计本地送货上门货品约10亿单。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市场。“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社区、外卖平台都在布局O2O,很像当年的电商,那么现在本地的淘宝来了,无论是布局生鲜、餐饮、超市、生活用品,只要去做的商场都会面临送的问题,谁来送?”张小龙说,“那么,送本身会不会就是一个极大的平台入口,现在本地的淘宝有了,本地有没有一个顺丰呢?”他不断强调这是外卖的“风”来了,而他们正在试图抓住这阵“风”。

 

  “本地的商家有大量的配送需求,消费者有代购的需求,我们要满足多样化的代沟需求,另外,就是有本区的闲散人员需要赚钱,我们要搭建平衡这几个需求之间的平台。”

 

 市场预期  从“微距离配送”做起

 

  据介绍,目前仅在南航江宁校区及周围的托乐嘉商圈,和他们合作的商家已有二三十家,兼职配送员30多人。南航明故宫校区、南林、珠江路周边的商户40多家,配送人员50多个。托乐嘉周围的30多个配送员中一半是在校大学生,另外还有小店老板、工厂工人、洋快餐的配送人员,都是兼职,每天的收入都能在200元左右。

 

  张小龙说,现在他们每天能接到1000~3000单业务,而根据估算,南京每天有数万的外卖配送需求,高峰期甚至能达到10万到20万,“市场前景非常可观。而且,‘邦跑跑’未来还能解决用户发起的多样需求,比如买一个电饭锅,淘宝上最快第二天才能到,周围的超市有可是没人送。我们可以帮你去买,一个小时送货上门。”接下来,张府园、新街口、三牌楼、孝陵卫、夫子庙等地区的商户将是他们的主攻目标。

 

江苏商报原文链接:http://jssb.njnews.cn/html/2015-04/15/content_1779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