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报:天灾面前无国界他们为尼泊尔加油

发布时间:2015-04-27浏览次数:1116发布者:系统管理员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灾难当头,伸出援手弥足珍贵。不管是满目创意的加德满都,还是万里之外的南京,一位位陌生或熟悉的人,为这场灾难尽着自己的力。

     在南京的尼泊尔人,地震让他们团结在一起了。他们有人凑钱为家中遇难的同学买回家的机票,还有人建立了“帮助尼泊尔”微信群,商讨如何帮助家乡。而在尼泊尔的成都人李亮,地震发生后,自家的面馆正常营业,免费为路人提供稀饭和豆浆。

 

同学家人遇难 南航留学生为他凑钱买机票

 

      无法统计,南京到底有多少尼泊尔人,但是地震让他们团结在一起。他们中有留学生、有老师、有厨师还有在其他企业工作的“白领”。

      凭借着有限的中文,来自尼泊尔的尤晋福,和记者描述了“提心吊胆”的时刻。这位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三留学生,家乡就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地震发生后,由于通讯中断,他并没能在第一时间同家人取得联系,“25号那天电话很难打通,心里很着急,昨天上午才和家人联系上,他们都没事,我才放心 。”尤晋福告诉记者,他的家人说地震时电视机从柜子上掉下来,后来发现房屋也受损了,比较幸运的是家人都没受伤,“家人现在都住在外面的草地上,因为担心再发生地震,都不敢回去。”

      今年大四的尼泊尔留学生Reighn告诉记者,在南航就读的尼泊尔留学生有约60人, 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家乡的消息。不过,他的家人非常幸运。“我父母在10天前来到南京看望我,算是躲过了一劫。”Reighn说,在博卡拉的家中还有一个哥哥,所幸目前安然无恙,“只是房屋前的桥梁断了,大家出行都很困难了 。”

      然而他的同学格尔却没那么幸运。“我们得知格尔的父亲在地震中不幸遇难,但是我们没敢告诉他事情真相。”Reighn和他另外两个同学凑了3000多元,给格尔买了今天早上南京经昆明飞加德满都特里布胡凡机场的机票,“我们只是告诉他他的父亲受伤住进了医院,叫他赶紧回去看看,现在我们唯一的希望是航班能够正常。”在昨天由于余震,国内往返加德满都之间的航班并不顺畅。

      据南航的留学生辅导员管婧介绍,地震发生后,学校里所有的尼泊尔留学生组建了一个名为“帮助尼泊尔”的微信群,随后在校的中国学生以及其他国家学生都纷纷加入,共同讨论如何帮助尼泊尔渡过难关。“在江宁校区,学生们自发组织了募捐活动。” 管婧说,同学们捐款捐物,都想表达自己的爱心。“活动结束后,学校会与大使馆联系 ,希望由他们转交给灾区的人。”

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兰加特是此次募捐活动的发起人之一,因为他的中文水平较好 ,主动做起了募捐活动宣传工作,他还希望通过本报发出呼吁,“希望所有关心尼泊尔的南京人同我们一起,为灾区的人们加油,祈祷他们能够渡过难关。”

 

在尼泊尔的成都人  自家面馆免费发放食物

 

      四川成都人李亮在加德满都开了一家“中华面馆”。地震发生后,李亮面馆正常营业,煮了热腾腾的稀饭和豆浆,用蓝色的容器装好放在店门前,免费提供给过路人。“尼泊尔加德满都地震了,比汶川地震震感还强。”地震发生的下午,李亮发出一条朋友圈消息。

      李亮今年38岁,2012年起他在加德满都开了一家“中华面馆”,经营至今。地震发生后,不少在尼华人赶到面馆做起了义工,相互帮助。对于免费发放热粥豆浆一事,李亮觉得并不值得一提,“我们中华面馆赚的钱本来就是用于公益事业的,地震后发粥是我们分内的事。”

      另外,在向民众发放热粥同时,李亮不停地在联系救援的事情。据悉,他是中国登山协会的成员,负责尼泊尔华人高山探险,登山救援工作。

      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在北京,没有亲历。这次在加德满都地震后,他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歇下来,不停地通过所有能用的方式联系 ,有空的时刻,就在朋友圈报平安,报进展。

 

原因剖析  尼泊尔地震损失缘何严重?

 

      尼泊尔此次发生的8.1级地震,是当地80多年来遭遇最严重的地震,那么原因何在?

      首先尼泊尔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区,而这里是全球地质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虽然地震频繁,但先前地震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部分原因是震级不高,破坏性不大。

      众所周知,地震震级相差一级,所代表的地震强度差别巨大。全球多家权威机构测定的结果显示,这次尼泊尔地震震级介乎7.8级和8.1级之间,震源深度介乎11公里和20公里之间,属于浅源强震,地面震感非常强烈。

      这次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震中靠近尼泊尔人口最稠密的首都加德满都,而当地房屋抗震性普遍较差,难以抵御如此级别的强震。

      地震造成的灾害,会因建筑状况与人口的不同而有差异,美国地质调查所地震学家华尔德说,若同样规模的强震侵袭美国加州,每100万人会有1030人丧命,但在尼泊尔,可能会有1000人死亡,在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地,甚至可能造成多达1万人死亡。

      而且当地人有一个传统,就是子女继承父母遗产中的房产时,需要把现有房子平分。也就是说,在本来就不算牢固的建筑内打隔断。为了增加居住空间,人们还私自加建楼层。这些“违章建筑”实际上削弱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地震发生后的4小时内,至少发生144级以上余震,其中有一次震级达6.6级。英国开放大学地质学教授戴维·罗瑟里说,尽管余震的破坏力远低于先前强震,但当地不少没有完全损毁的房屋结构已遭破坏,很可能在余震中发生坍塌,酿成二次伤亡。

      这次强烈地震引发珠穆朗玛峰雪崩,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尼泊尔不少村庄附近山势险峻,很可能在山体滑坡中遭到侵蚀,即使没有受损,也可能面临与外界隔离的境地。这种情况意味着,不少偏远地区的死伤情况可能要经过较长时间才会传递到尼泊尔当局,最终死伤人数可能进一步上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两次7级强余震的发生是正常情况。一个8级左右地震的强余震活动持续几个月都有可能。尼泊尔包括我国西藏受灾地区的群众未来一段时间仍需防范较强余震发生。

 

噩梦成真  一周前地震学家曾预言地震

 

      美联社报道,仅仅一周前,国际非政府组织“地震无国界”召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50名地震学家和社会学家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会,讨论如何让人口密度高、建筑缺乏抗震设计的加德满都更好地为可能发生的大地震做好准备。

      1934年,一场8.0级地震袭击尼泊尔,加德满都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学家担心灾难重演。他们知道自己在同时间赛跑,但不知道他们担心的情况何时发生。

      “有点像噩梦,迟早会发生,”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主任詹姆斯·杰克逊说,“从物理学和地理学上说,(25日)发生的事情完全在我们预料之中。”然而,杰克逊没有料到,这场大地震来得这么快。这名“地震无国界”组织主要成员说,他曾到过地震发生的区域,“我当时就想,那里会有麻烦”。

      “地质灾害国际”东南亚事务协调员哈里·吉说,尼泊尔人知道加德满都面临这种问题,“但不知道从何着手,如何着手”。

 

东方卫报原文链接:http://dfwb.njnews.cn/html/2015-04/27/content_17857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