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尾气也能发电?如何在能见度差的高速公路上避免车祸的伤亡?不用追着蚊子打,它就自己乖乖“找上门”?这些蕴含着巨大市场商机的发明创造,昨天出现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共同举办的大学生奇思妙想科技创新活动上。 昨天是第十五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南航的第七届大学生奇思妙想科技创新(专利申报)活动也正式启动。当天宣布了上届创新活动优秀作品获奖名单:共有173件作品申请了国家专利,其中发明类优秀作品、实用新型类优秀作品等共46件。记者在南航科技展馆慢慢浏览,发现这些获奖作品不仅拥有奇思妙想,还有着较高的市场应用前景。 走在车辆川流不息的马路上,你是否会感觉车辆之间一阵阵的热流?不少的大型车还会发出嗡嗡的噪声。这两样“烦人”的东西,恰恰成为臧利国团队汽车尾气发电项目的“帮手”。臧利国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利用车辆尾气的脉冲振动发电的压电发电装置,尾气产生的噪音、热量可以转化为电能,为车内其他的小功率用电设备供电,真正是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现在电动汽车尚未普及,价格高昂,利用尾气发电能有效的节约内燃机汽车的余热能量,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臧利国道出了发明的动机。 另一项获奖的发明———一种基于无线数传基站定位的汽车防撞系统,则是为了有效避免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的汽车事故。在降雨、雾、霾、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里,能见度降低,此时很容易发生因为看不清路况、减速不及时而导致的连环车祸,造成巨大伤亡。而这种基于无线数传基站定位的汽车防撞系统,能根据道路固定点定位方式获取汽车的位置信息,在汽车发生碰撞停车时,及时将该车的信息广播出去,予以其它车辆安全提示,有效避免其它车辆与其发生追尾事故。“这项发明非常实用,有很高的应用前景,能切实保障驾驶者、乘坐者的生命安全,很了不起。”活动现场一位辅导老师说。 能解决生活中小烦恼的发明,市场潜力同样巨大。被蚊虫叮咬,奇痒难忍,面对将至的夏天,南航张潼团队为大家提出了一个解决烦恼的办法:一种模拟人体皮肤红外辐射特性的电动蚊虫诱捕装置。诱捕装置由壳体、模拟皮肤装置、高压电网等部件组成,当蚊虫受到模拟器的诱导进入壳体的小孔后,就会被迅速消灭。“雌蚊叮咬人体,寻找的是人体发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我们的想法出自这里。”张潼说,模拟器发出二氧化碳的同时调节自身温度,巧妙地“骗”过蚊子,在蚊虫接近时,气流就会将其吸入内置的高压电网,从而灭蚊。“这个想法简直太妙了!不用满屋子挥电蚊拍,也不用整夜闻蚊香的气味了。”正在参观的大一学生龙同学对记者说。 据了解,六年来,南航全校学生已经申请奇思妙想(专利申报)100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25件,发明专利授权97件。
江苏经济报原文链接:http://jsjjb.xhby.net/html/2015-04/27/content_123994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