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我校师生团队获得2017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一等奖

发布时间:2017-09-01浏览次数:2916发布者:王超来源:南航科协

2017年8月26日下午,2017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在北京开幕,本次大赛由中国科协指导,中国航空学会、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要求空中机器人自主完成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以期最终促进全球无人机领域的技术创新。由于比赛难度较大,自2014年第七代任务开启以来,全球各个赛区均未能完成既定的比赛任务。今年共有来自亚太地区的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印度Hindustan University-KGG college of technology、Kharagpur等13所国内外高校队伍参与角逐,向着“空中牧羊犬行动”任务发起挑战。


由我校自动化学院王新华副教授、赖际舟教授和甄子洋副教授等指导的学生团队(孙朋,曾旭,杨天开,杨勇,周城宇,袁瑞廷,杨喻茸,尹彦卿,李佳欢,许玥,窦天宇等)秉承学校学生自主创新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宗旨,根据竞赛规则要求,自组了多旋翼无人机实验平台,并突破了基于视觉的移动目标跟踪与边界检测、激光雷达避障以及多任务智能分配策略等多项关键技术,在限定时间内有效驱赶2个地面机器人,荣获此次比赛任务的一等奖(2017年度任务总体第三名),为自2014年开启第七代任务以来的最好成绩(第七代任务要求成功驱赶出4个地面机器人即为任务完成),获得大赛组委会、比赛裁判及其它参赛团队的一致赞誉。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International Aerial Robotics Competition, IARC)是始创于1991年,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罗伯特教授倡导,美国无人机系统协会(AUVSI)资助,每年举办一次。赛事至今已历经24年,完成了六代任务,是一项集极致飞控方法与高超无比的操控技能于一体的高水平赛事。2012年由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引入国内,设立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每年与美国赛区同期举行赛事。本次比赛任务由美国和中国学者共同设计比赛规则,从2014年起开启了全新的第七代任务,即“空中牧羊犬行动”,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土耳其、挪威等国家的百余名无人机领域的高端选手。该赛事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众多主流媒体对该赛事进行了相关报道。


奖杯和获奖证书


比赛过程


赛场合影


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