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年会 暨“大有杯”江苏省第四届工业工程致善大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7-10-23浏览次数:2232发布者:刘晓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10月21日,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年会暨“大有杯”江苏省第四届工业工程致善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由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和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承办。我校副校长施大宁,南京市江宁区副区长米永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继续教育处处长罗平、副处长栾大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秘书长李建国,江苏省机械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饶华球,我校教务处处长王成华,泉峰集团副总裁、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严晓峰,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俊富,以及来自省内外的21个参赛项目的300余名师生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此次年会和大赛的启动仪式由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德群主持。泉峰集团副总裁、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义致欢迎辞,表达了与南航共同合作承办此次年会和大赛的喜悦,并表示将持续加强校企合作,为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施大宁在致辞中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南航悠久的历史和工业工程办学特色,肯定了大赛在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将工业工程理念与工具付诸企业实践等方面的成绩,对企业提供支持、兄弟学校进行合作表示感谢。



米永强在致辞中指出为促进工业工程的人才培养,推进工业工程课程改革,应加强校企合作,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活动;李建国对校企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表示了极大的赞同;饶华球阐述了未来IE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勉励同学们加强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自2014年起和泉峰集团开展“军演式”暑期实习项目,已经顺利运行4年,吸引了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十余所省内外高校的共同参与。为了表彰泉峰集团在校企协同育人方面的突出贡献,米永强和饶华球为严晓峰颁发了校企协同育人突出贡献奖。

本次大赛先后收到了项目申报书72项,参赛学生近千人,邀请12名高校和企业专家进行作品评审,最终评选出15项项目进入决赛环节,6项项目进入复活赛环节。决赛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依据项目的意义、可行性、方法运用、实施成效等标准进行打分。21支优秀的队伍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工业工程案例项目类型,各参赛队员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纷纷就自己项目的可行性与组织架构等方面重点进行了分析,现场气氛热烈。



比赛过程中,组委会邀请21名高校学者和企业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点评,李建国对21支团队进行总体评价。她分析了此次比赛选题广、技术先进的特点,充分肯定了21支团队的表现的同时,也为各团队提出了具体建议。

各团队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我校的包装优化方案及标准化模型建立、中国矿业大学的M公司L型笔记本电脑装配线平衡研究等两个项目获得特等奖,我校的电机车间DC3线体精益改善等5个项目获得一等奖,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1项目获得最佳人气奖。中国矿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苏州大学等五所院校获得优秀组织奖。



在年会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处长罗平以“卓越工程师培养和学生实习实践”为题,南京大学周跃进教授以“基础工业工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为题,我校庄品副教授以“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为题分别作了主题报告,分享了在工业工程教学改革、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开展的多项尝试举措,引发了与会者的普遍共鸣。随后,西门子(中国)高级顾问石建伟等6位专家学者开展了主题为“新形势下工业工程课程应对”的PANEL,开阔的思维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在年会和大赛的最后,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理事、淮阴工学院管理工程学院院长范钦满上台致辞总结。



工业工程致善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本次大赛在前三届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尝试和探索,实现了多个“首次”:首次由高校和企业共同承办专业竞赛,比赛现场设置在企业,让参赛师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企业环境和文化,提升协同育人实效;首次采用全程实时直播,设置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十余个分会场,实现网络同步观看,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高校师生关注;首次实现线上互动,开设网络投票平台,开通了微信上墙平台,提升学生参与热情。

年会和赛事还邀请了众多校企专家,为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集思广益、出谋划策,对进一步促进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与教学改革,提高大学生及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致善意识,为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为促进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教育培训和企业应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