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代表中国航空学会给我校发来贺信,祝贺我校在第六届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并对学校在推动科技创新、培养航空后备人才以及对大奖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希望我校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中国航空学会的工作,为促进我国航空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航空强国梦而共同努力!
在11月初举行的第六届“航空工业杯”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上,我校包揽固定翼竞技赛第1名(唯一一等奖)和第2名(二等奖),旋翼竞技赛第2名(二等奖),并打破了由我校保持的上届固定翼竞技赛单程、全程最快“纪录”,同时获得最佳组织奖。我校已连续六届获得该赛事的4个大奖和5个一等奖(每届大赛仅设1个允许空缺的大奖和1个一等奖)。
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无人机领域难度最高级别的科技创新赛事之一,国际无人飞行器创新大奖赛始创于2011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青团中央共同指导,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历届参赛单位包括北航、西工大等航空航天领域知名高校,以及成飞、沈飞、西飞等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参赛人员汇聚了全国航空领域的优秀科研人员和一线工程师。
作为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校,我校从2011年首届大奖赛开始学校就高度重视,并以推动我国航空工业科技创新与后备人才培养相结合为目标,把参赛作为促进教学科研融合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建设航空特色科技创新基地,组织聘请校内外25个专业方向的70余位校内外专家共同指导,要求师生协同、专业协同,按工程项目的做法,从申报科研项目立项开始就开展专家指导,组织队伍,确定方案,开展攻关,以“有组织行动”和“准工程项目”运行模式积极参加每届大奖赛。
通过参赛推荐孵化的航空特色创新项目在“挑战杯”、 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等全国性科技创新竞赛中斩获特等奖、一等奖达百余项之多,孵化的“紫电”、“暗流”、“驭风”等创新项目更是已经进入了国家国防领域的重大预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