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校庆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清华大学考察,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致以诚挚的问候。我校师生第一时间通过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我校师生热烈反响。
校党委书记 郑永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南航一直在做“高水平”“有特色”两篇文章,矢志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学校党委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大学“四个服务”的时代使命,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牢“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责任,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瞄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前沿技术和关键领域,加快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调整升级,提高国内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奋力开启“十四五”建设新征程,为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单忠德: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为新时代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遵循,对南航立足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指导意义。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把牢办学方向,坚定办学自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记“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使命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开放办学、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开放共赢,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一流大学。二是要矢志争创一流,奋力追求卓越,加快构建党建领航、战略引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全面开放发展体系,瞄准“两个强国”“三航领域”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培育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科技支撑。三是要坚持高端引领,实施人才强校,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多种途径多种措施加大加速高层次人才引育,完善自动自发重视人才、用心尽心关爱人才、大力培育成就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广大教师成为大先生、研究真问题,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
校长助理、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 吴启晖:“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对高等教育工作的形势判断与殷切希望,特别是再次强调要心怀“国之大者”。只有心怀“国之大者”,才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才能让生命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燃放绚丽之花;才能构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高站位学科优化、高格局教育评价改革、高标准学院治理等均需把心怀“国之大者”的智慧与高校办学的具体生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充满自信,砥砺奋进,在真刀真枪实干中,为建设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规划处处长 金科:习近平总书记到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需要有一流大学群体的有力支撑,一流大学群体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的水平和质量。他强调,追求一流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超越的过程,要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为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学校围绕“三航”特色办学,以“航空航天科学与工程”学科群为根基,强化高峰学科,拓展高原学科,巩固基础学科、孕育交叉学科,不断深化学科建设内涵,为我校建设成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基础。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张启钱: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的重要讲话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面对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作为研究生教育工作人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深刻把握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创新思政工作模式,优化工作体系,汇聚“三全育人”强大合力;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引导学生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厚植航空报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追逐蓝色梦想、矢志为国奉献;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教育管理服务能力与水平,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科研院常务副院长 孙永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勇于攻克“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校,南航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战略和时代需求紧密融合。面向“双一流”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将进一步厚植基础研究,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加速布局一批前瞻性、基础共性、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通过科技创新与立德树人的彼此赋能,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
校团委书记 王静: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爱国爱民,要锤炼品德,要勇于创新,要实学实干。这为青年工作带来了信心和目标,也给我们提出了鞭策和新要求。作为基层共青团工作者,我们是离青年最近的人,与他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最了解青年,也最能影响青年,我们倍感使命之光荣,责任之重大。站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潮头,我们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心中有责任感,手中有执行力,脚下有行动力,以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手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与时代同向同行,引领更多青年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航空学院院长 高存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极大鼓舞了高校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也为我们把南航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航空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不断强化学科特色,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层次航空航天人才,解决更多“卡脖子”的重大科技难题,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更多的“航空力量”。
能源与动力学院青年教师 韩琦男:我曾在清华度过从本科到博士九年光阴,目前在南航工作也已两年多。清华和南航都成长于国家奋进而服务于民族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对全国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他指出原创成果需要深厚的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大学在这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同时强调高校要“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作为二院科研人,我们要勇于钻研能源动力前沿问题,同时为一颗高性能高可靠的“中国心”而不懈探索,为国铸重器,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澎湃的南航动力。
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张钟勤: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美术学院时两次提到了美育,令人鼓舞。这既是对高校美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也坚定了美育工作者对做好美育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学校党委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美育事业发展,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在不断强化,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不断完善。面向“十四五”,艺术学院党委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内涵,扎实做好贯彻落实,持续发挥专业特色优势,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工科师生的特点,全面落实新时代美育工作要求,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和艺术活动体系,为提升师生审美素养、打造优美校园文化、扩大学校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作出更大的贡献。
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 陈金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高校师生的亲切关怀,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我们在增强信心、倍感振奋的同时,更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面向未来,航天学院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瞄准世界航天科技前沿,聚焦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着力产出引领性原创成果,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 陈兵: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密切重视,以及对高校师生的亲切关怀。我们将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精心培育满足航空、航天、民航的智能、可靠和安全需求的计算机一流人才,强化基础理论研究,跟踪量子计算、类脑计算等前沿交叉学科,在计算机“卡脖子”关键技术上持续发力,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陈红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清华校园几处代表性场所,用心良苦、意涵深远,充分体现了党对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殷切期盼。面对新形势,“十四五”规划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要切入时代问题,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要加强学科交叉应用研究,服务大众、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体育部副主任 杜长亮: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专程来到西体育馆,与校篮球运动员亲切交谈,并了解开展体育教育等情况。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为了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青少年健身运动的普及发展,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体育,像一颗“种子”,跟随人的成长开枝散叶,成为每段美好人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来说,热爱体育的种子,更是伴随他们一生的礼物,是开创未来的基石。做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我倍感肩负的重任。我们应该从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做起,让学生来运动、会运动、爱运动,最终形成以运动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人格健全、体魄强健、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辅导员 范伟: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勉励学生“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作为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将“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切实把“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总体要求贯彻思政教育全过程,因地制宜,协同联动,积极构建行业-地方-高校一体化育人体系,让思想政治工作“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引导学生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中,练就过硬本领,养成良好作风,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新时代高素质飞行人才,为服务国家建设民航强国贡献力量,让飞行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机电学院2019级博士生 焦晨:共产党的百年历程,见证了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了繁荣昌盛,也见证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而科研作为中国伟大复兴强有力的翅膀,也正彰显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天问揽星、嫦娥探月、北斗组网,一次次伟大工程的背后,离不开大国工匠投身国防事业、年复一日的奋斗精神,离不开基层工作者在各自岗位上的奉献精神。作为南航机械学子,我们需要以应用导向为牵引,紧抓学科交叉融合,不断激发创新能力,为制造业发展添砖加瓦。
自动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 路明威:110年前清华大学诞生于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我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也是诞生于抗美援朝的烽火之中,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历史,但都与党和祖国同命运、共成长。如今,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青年学生清晰地指明了前行的方向。我们应当将自身的发展融入祖国的发展之中,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求,踏实刻苦学习、勇于担当奉献。我曾是一名边防军人,无论是在部队还是在学校,我始终相信只有把个人的梦想融入到伟大的中国梦之中,我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生逢盛世,当不负这个时代,不负国家,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