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进一步推动理科卓越工程,提升新工科人才数学能力与素养,2022年11月20日,数学学院联合教务处、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共同主办“拔尖创新人才数学能力与素养提升专题研讨会暨数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秦厚荣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曹进德教授,国家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李继成教授,教育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陈建龙教授,全国模范教师、国防科技大学李建平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参会。副校长施大宁,教务处处长孔垂谦、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朱建军、航空学院党委书记袁智强、航空学院院长魏小辉、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长空学院常务副院长蒋彦龙,数学学院全体班子、教务处、学生处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会。会议由数学学院院长王春武主持。
孔垂谦谈到推进基础课程改革非常重要,也很必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需要厚实的数理基础,推进基础课程改革和创新大有可为。数学学院要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团队建设、教材建设、学科竞赛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协同工科学院的优势和力量,形成校院联动、院院联动的协同育人新格局,助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蒋彦龙感谢数学学院根据长空创新班学生特点,为其量身定制数学课程,满足学科交叉、赛课融合的要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拔尖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他期待今后与数学学院共同探索课程模式创新,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建设,结合科技热点推出更多更新的优秀课程。
为了更好的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数学学院联合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施大宁与数学学院、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领导共同为数学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施大宁为中心名誉主任、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孔垂谦、朱建军为中心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许静、王春武为中心研究员颁发聘书。
为进一步发挥校外专家学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作用,提升拔尖人才培养质量,数学学院成立了首届教学咨询委员会,共同研讨学院的发展战略、重要改革举措等。教学咨询委员会主任李继成教授代表委员们表示将与南航共同探索教育教学发展策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施大宁为数学学院首届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最后,施大宁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校庆70周年之际召开本次工作会议具有特别而重要的意义。他指出,学校持续加大对基础学科的发展支持力度,推动实施“理科卓越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提升本科生数理能力和素养。只有持续推进新工科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巩固提升本科教学质量,才能建立具有南航特色的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数学学院要强化理工融合协同培养机制,多元化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学学院要立足于特色发展之路,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团队建设等各方面,强化理工融合的协同培养机制;二是要遵循“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课程标准,倾力打造“数学金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的三家共建学院,要努力建设一批融入思政教育功能的基础示范课程,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评价体系,推进思政元素与课程的有机融合。三是职能部门要与学院通力合作,进一步加强基础课程改革的力度,提升基础教学研究水平,运用校内外优势资源,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会上,西安交通大学李继成教授做“新时代大学数学教材新形态和教学资源新范式的探索与实践”专题报告。国防科技大学李建平教授做“课程思政融入金课建设,一流课程践行课程思政”专题报告。
教务处、教师发展与评估中心、学生处相关负责人,来自航空学院、自动化学院、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民航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工科学院教学副院长,数学学院全体班子及教师代表等四十余人参加了下午的专题座谈。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负责人赵颖从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建设教学团队四个方面汇报了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大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中心主任朱晓星介绍了目前本科生高等数学学习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竞赛能力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对策和建议。随后,与会人员围绕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定位、大学数学课程建设质量提升、大学数学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大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共同体建设机制研究、基层教学组织团队交叉融合建设五大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