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我校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3-01-03浏览次数:1812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12月30日上午,学校2022年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决赛在明故宫校区融媒体中心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以及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王成华、刘思峰等七位教授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全校教师及学生都可通过线上直播实时观摩比赛。本次比赛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提高我校课程思政质量和水平,经院、校层层选拔,最终确定10名教师进入决赛,授课课程涵盖工学、理学、经济、管理、人文等多个学科门类。



王晖在致辞中指出,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我们应该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抓住课程建设这个“牛鼻子”,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积极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样态。希望每位教师不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在教学实践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携手推动我校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比赛环节,航空学院王单老师以爬杆脚扣作为典型的工程案例,有机融入了使命担当和家国情怀,以“小小脚扣,伟大发明”为主线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时晨光老师,利用离散卷积所蕴含的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哲学意义,鼓励学生成为锲而不舍、永不懈怠的新时代担当;机电学院陈旭玲老师以“线条间知往鉴今,方寸处大展宏图”为题开启了一堂精彩的工程图学导学课,致力破除学术上的唯西方论,激发学生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胡晓玉老师基于国内外超分子化学发展历史,以佟振合院士的事迹阐释“传承”和“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致力解决材料和化学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民航学院叶博嘉老师通过汶川地震、新冠疫情以及C919首航等真实事件, 鼓励未来的民航管制员作为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也能有“大作为”;数学学院潘丽君老师以“天宫课堂”为切入点,探索我国天链中继卫星通信技术中的数学奥秘,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赶超一流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艺术学院姜照君老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传授学生无技巧转场和多场景融合的镜头切换技巧,帮助学生用融媒体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外国语学院李梦欣老师以屈原《天问》体现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用英语说好中国科研故事,传承中国力量;物理学院兰秀风老师回顾了马伟明院士带领团队十年集智攻关铸大国重器的事迹,鼓励学生向时代楷模学习,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公共实验教学部王心一老师结合我校的特色育人元素“长空精神”,激发学生作为南航人的荣誉感和航空报国的使命感。十位老师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与学校“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和“志在长空”的蓝色梦想相融合,为我们呈现了不同专业课程的精彩教学示范。



经过专家评委团评审,王单荣获特等奖,陈旭玲、时晨光、胡晓玉荣获一等奖,兰秀风、潘丽君、姜照君、叶博嘉、李梦欣、王心一荣获二等奖。前期通过学校初选的其他11位教师荣获三等奖。



王成华对此次比赛进行了精彩点评,他对我校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成效、老师们的精心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要通过课程思政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培养航空航天工程英才和社会栋梁的一所重点大学,我校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从学校到教师,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过抓典型案例、树典型标杆等举措,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具有较大规模体系、特色鲜明的南航范式。



本次竞赛是由教务处、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校范围的课程思政大赛,该竞赛已经成为学校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品牌活动,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下阶段,南航将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七秩南航“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办学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