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媒体同期声丨《中国科学报》特邀校长单忠德畅谈2023年愿景

发布时间:2023-01-17浏览次数:839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编者按:《中国科学报》年终特别策划“校长们的新春心愿”邀请北京理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六所高校校长畅谈2023年的愿景和规划。现转发文章如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


新的一年要唱响学科建设大合唱



刚刚过去的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南航也迎来了建校70周年的华诞。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和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教育强国事业迈出新步伐、彰显新气象,南航也乘着新时代东风,谋划着新征程的蓝图。


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创新是源泉,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新的一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持续把牢中国特色的办学本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这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高校特色发展的坚守。


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路径,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更加突出了学科的基础性地位,并强化了“扶优、扶特、扶需、扶新”的导向。作为高校,我们要始终坚定“特色就是生命力,也是争创世界一流的竞争力”的理念。


新的一年,国内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要始终紧扣世界一流的办学内涵,围绕办学定位、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科学构建服务国家急需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强项更强,不断促进传统学科专业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有机融合,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唱响学科建设的大合唱,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学科集群。


无论任何时候,高校都是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应该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在这方面,高校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地位必须要坚守,但要真正做好这一点却并不容易。


在这方面,我们要继续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和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构建一个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创新培养的共同体。特别是要打造一支以大师和战略科学家为引领,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为核心,卓越工程师等为基础的高层次人才梯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


对于南航而言,2023年的宏伟蓝图令我们期待。未来,学校将以“一流工科、卓越理科、精品文科、特色交叉”的高标准学科布局为牵引,不断深化精准育人机制改革,全面推进“五十百千人才工程”,构建以南航国际创新港为核心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新生态,为祖国的发展建设贡献更多的南航智慧和南航力量。


原文链接: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1/372848.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