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我校举办思政课教师2023年度“大练兵”暨第五届教学竞赛

发布时间:2024-01-10浏览次数:482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1月5日,我校思政课教师2023年度“大练兵”暨第五届教学竞赛决赛在将军路校区一号楼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国家级教学名师施大宁,党委常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王晖,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同志、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以及校内外专家评委参加活动。专题辅导报告和比赛环节分别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智、副院长陈红桂主持。

  


比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工部、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联合举办,初赛选拔出的12位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进入决赛,他们分别以中华传统美德、新时代的斗争精神、中国精神、探月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遵义会议、中国式现代化、理想信念、新发展格局、系统思维等为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思政课教学展示。


校外专家代表、南京大学社科处副处长张明从教学竞赛能力提升的角度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第一,选题决定竞赛的成败,要做到从小切口进到大切口出;第二,思政课的教学要突出学理性,并且要平衡好学理性与通俗性之间的关系;第三,要注重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第四,细节问题至关重要,避免课件和讲授过程中出现细小的错误。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何畏对竞赛进行了总结,她指出,此次竞赛不仅是教学技艺的切磋,也是思想观点的交流。百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实践奇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持续发展,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有责任、有底气、有信心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理论,本次教学“大练兵”活动便是朝着这一目标的积极努力。


王晖在点评中表示,此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校思政课教师的风采,呈现出“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有广度、有温度”和“政治很强、情怀很深、思维很新、视野很广、形象很好”的特质。她指出,在当今时代快速变换迭代的背景之下,思政课教师应该学会识变、应变、求变,持续了解学生真正的需求,将思政课教育教学与学校“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和“志在长空”的蓝色梦想相融合,打造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课品牌,构建南航大思政体系新格局。



经过专家评委团评审,孙沐芸、韩军垚、高腾荣获特等奖,惠成刚、黄璐、张雨薇荣获一等奖,刘思帆、张文军、高歌、施灿业、倪永谦、吴玲荣获二等奖。



在专题辅导报告中,施大宁指出,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第一要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优势学科群,离不开具有中国文化、中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的中国特色的思政课建设。思政课教师要在课程改革中起到主导作用,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做“四有”和“六要”好老师,在人才培养中做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他结合课程改革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指出,推进思政课教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合理利用新技术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