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高端装备制造”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项目启动会在我校顺利召开。校党委书记、项目负责人单忠德院士,校长姜斌,副校长施大宁以及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等来自15家高校、行业企业、出版社的教材体系建设团队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专家、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等50余人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由施大宁主持。
姜斌对团队的成功入选表示祝贺,他指出,教材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度重视课程教材建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高质量的教材在装备制造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如何前瞻性地超前做好教材体系建设,特别是数字化时代的教材体系建设,对提高装备制造业人才自主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建设工作,将提供完成教材建设所需要的重要支持和有力保障。他希望教材建设团队能够凝聚团队之力精心打磨教材,紧密协作,进一步深化学科交叉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按计划实现系列核心教材的高站位谋划、高水平编写、高质量出版,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谭建荣院士在致辞中表示,高端装备制造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他指出在高质量教材编写内容上要体现国家重大需求,要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他希望各教材编写成员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使用意见,不断迭代优化,编出一批经典教材。
单忠德向各位专家学者对教材体系建设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指出,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师资,一流师资开出一流课程、编写一流教材,进而培养出一流学生。教材体系建设团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集聚众智众力,以打造系列高质量教材体系为契机,突出时代性、战略性、系统性、协同性,更好培养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他强调,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用情用力将“高端装备制造”系列教材编出特色、编出水平、编出一流、编出影响力。一是要坚持高站位,立足服务国家的战略高度,把握好教材的政治性和实战性,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落实好教材建设铸魂育人功能。二是要坚持高标准,以科学严谨、精益求精态度编好教材。三是要坚持高质量,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系列精品教材,更好满足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四是要坚持国际化,对接世界科技前沿,充分吸收最新创新成果,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教材。
机电学院副院长于敏教授代表教材体系建设团队汇报了项目建设方案、建设内容以及各节点的任务安排。航空工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牟文平做了题为“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成飞-南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的报告,介绍了成飞与南航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科学出版社工科分社社长毛莹就系列教材编写与出版分享了高质量教材建设路径。教务处处长孔垂谦发布了工信部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开放课题。
据悉,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是教育部深化新工科建设,加强战略性新兴领域卓越工程师培养所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作为牵头单位,校党委书记单忠德院士担任团队负责人,以2021年学校获批的工信部航空航天领域智能制造“十四五”规划教材重点研究基地为依托,联合浙大、华科大、西交大、北航、东大、西工大等12所高校以及8家研究所、行业企业、3家出版社,组成了包括3名院士、31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智能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高水平教材建设团队。该团队于2023年11月成功入选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