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要闻

南航热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布时间:2024-07-19浏览次数:1560发布者:王伟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闻网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习近平总书记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我校广大干部师生高度关注全会召开,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收听收看有关全会报道,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内容,会议精神在我校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锚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担当实干、锐意进取,加快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校党委书记甄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根本保证,开启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章。南航将把学习贯彻好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四个面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突出航空航天民航特色,坚决扛牢“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初心使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科技人才重要结合点的作用,不断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更大力度引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加强有组织科研,提高学校科技创新能级,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全面深化改革新成效提升学校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贡献度。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师生努力学习、勤奋工作、竭诚奉献,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姜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释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写下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也为高校办学治校、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校上下要深入学习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重大原则、重大举措、根本保证,深刻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要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在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强化有组织科研、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等方面下更大功夫。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要坚持深化一流学科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夯实牢固根基;要聚焦提升育人能效,为高质量发展筑牢立身之本;要持续推动开放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驱动;要聚力提升校园品质,为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环境,全面推动高质量教育、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科创贯通协同,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上迈出更大步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党委常委、副校长,发展规划处处长徐正扬: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再次强调了教育、科技、人才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为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学校“十四五”规划目标,以改革促发展,加快落实“一个中心、五路并举”战略布局和“三步走”战略安排,加速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南航力量。


党委常委、副校长,党政办公室主任张启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们再次指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明确了各阶段成果要求,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把握新发展阶段,聚焦战略规划、突出学科牵引、创新培养模式,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夯实根基;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三个注重”、强化系统思维、提升治理水平,为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激发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拓宽引才链路、优化育才生态、构筑人才高地,面向“三航”领域,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不竭人才动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人事处处长、高级人才办公室主任崔海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动谋划,展开了继续将改革推向前进的新时代篇章。全会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进一步明确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人事处/高级人才办将以全会精神为指引,主动把握战略机遇,创新引才机制、破除引才瓶颈,开拓人才引进新的增长点;厚植聚才沃土、强化育才载体,营造成就一流人才的新生态;注重价值导向,健全评价体系,树立人才科学评价的新风向;贯彻系统观念,提升治理水平,持续优化人事人才服务的新环境,为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竞争优势打下坚实基础,为学校在高质量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供可持续创新的第一资源。


教务处处长孔垂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持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我们要践行“高质量成就每一位学生”的质保理念,坚持问题导向,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全面实施“本科教学提质创优计划”,做深做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后半篇文章”。要坚持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系统推进一流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数字化转型,不断涵育“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专创融合”的创新实践教育生态,深入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打好落实“英才培育行动”的“组合拳”,持续探索国防底色、工信特色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学工部/人武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王静:从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代在变迁,但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将深入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守正创新、凝心聚力、真抓实干,以提升精准育人水平为目标,以推进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构建“精准思政、精准服务、精准赋能”育人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陈金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所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学校科研管理战线的一员,我倍感振奋,亦感责任重大。新征程上,我将与科研院全体同事一道,牢记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决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从科研管理架构、科研政策、校院联动等方面全面开展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新科研管理体系,以高水平的科研改革创新全力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装备工程部部长黄国平: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全会公报,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科技、人才及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南航在此领域积极作为,特别是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探索与突破,展现了高校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中的关键作用。我们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培养,为低空经济提供坚实支撑。我深感南航在践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使命担当,备受鼓舞,也期待南航在未来继续引领低空经济领域的创新发展。


国际合作处处长赖际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体现了党中央对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瞄准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强研判、主动应对,围绕国家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战略目标,统筹做好南航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两篇大文章。坚持开放创新、开放共赢原则,把推进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作为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南航“三航”特色和卓越学科优势,完善推进高质量“一带一路”合作交流共建,着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国际合作全链条融合,持续优化开放布局、健全开放体系,深入谱写南航教育对外开放新篇章。


天目湖校区党工委书记王伟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和实践意义,是我们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以“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全会就如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体”统筹发展给出的指导方略。“新型举国体制”蕴含着统筹和聚焦的双重内涵。我校《关于推进天目湖校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一校四区一港”总体布局方案》相继研究制定并扎实推进。这些成果的取得,是学校党委在新形势下审慎研判,聚焦破解发展难题,抢抓发展机遇,统筹发展资源,为实现学校整体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精准锚定方向的有力体现。天目湖校区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严格落实学校党委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持续探索政产学研,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上贡献应有力量。


无人机研究院党委书记高小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结合点,无人机研究院要充分依托并发挥南航在教育、科技、人才方面的协同优势,聚焦科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国家重大工程和重要型号装备任务,聚焦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以自立自强为魂、以内涵质量为本、以开放合作为要”,努力将改革发展成效落脚到高精尖技术攻关、高科技产品研发、高质量成果产出、高水平人才集聚、高效率经营管理等体系能力提升上,以无人机事业的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做出更大贡献。


国际创新港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田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南航国际创新港作为校地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新模式新样板,将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行业需求,强化高水平人才支撑,建设高端人才引育高地;强化高能级资源汇聚,打造科技创新创业港湾;强化高质量平台搭建,激活科教产教融合源泉;强化高品质开放办学,形成校地融合发展示范;强化高站位制度设计,创建体制机制探索特区,以积极的改革姿态和首创精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以科技现代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以科技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航空学院院长魏小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也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航空学院全体师生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践行“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器”的初心使命,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充分发挥航宇和力学两个“双一流”学科的特色优势,进一步深化学院机制体制改革,以改革激发动力、凝聚力量、破解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输送培养更多科技人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航空人的智慧和力量。


党的二十大代表、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书记徐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所释放的信号和擘画的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回望来时路,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和深刻的变化,我们有压力更有努力,有风浪更有风景,我们步履铿锵,众志成城,经历了风雷激荡,奏出了凯歌嘹亮,创造了发展奇迹。展望新征程,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拿出“动真格、敢碰硬”的勇气,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态度,秉持“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的信念,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直面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为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破除障碍、注入动力。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自觉学习好、贯彻好、传播好全会精神,持之以恒做好思想理论宣传与阐释工作,以改革开放精神武装学生、指导学生、引领学生,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力量。


自动化学院院长陈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深刻阐释了这三个方面在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和科技工作者,需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卓越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航空航天技术快速发展需求。应加强交叉科学研究,产生原创性成果,并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利用驻区优势积极融入江宁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建设环南航创新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以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双一流学科建设为牵引,通过引培并举、强化团队建设,形成一支学术水平高且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以服务学院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机电学院党委书记刘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有机结合点和创新关键点,应积极推动三者的科学性链接、系统性联动、融合式推进。机电学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学院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加快建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学院为目标,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校中心任务,聚焦实施党建领航创优计划、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卓越英才培育计划、卓越师资荟萃计划、科研成果跃升计划、精准开放办学计划,不断强化现代化治理能力、完善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推动重大科研平台建设、促进团队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取得新突破,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提供高水平人才和科技供给,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民航学院院长张卓然: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更加深刻领会到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将面向交通强国战略导向,紧抓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低空经济发展等重大机遇,努力构建高质量、国际化民航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德才兼备的高层次民航专业人才。加强与民航企事业单位和低空产业相关单位的交流合作,致力于解决民航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强有组织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和特色民航发展。


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蔡啟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结合“三航”特色,紧盯时代需求,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确保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要充分发挥我校在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低空经济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高志宏:为期4天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落下帷幕,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身为法学专业一线教师,全会的胜利召开让我倍感振奋,全会明确了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且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六个贯彻原则之一。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底层逻辑和重要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全面依法治国的科研探索和问题研究,进一步推进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和全校学生法学思维和意识的普及与养成,营造浓郁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为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文力量。    


航天学院党委书记孙占久: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指出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航天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奉献航天强国建设为使命,以建设一流航天学院和大力支撑学校航天特色发展为己任,进一步完善学院治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人才团队,打造高水平学科平台,努力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深度融入商业航天发展,为航天强国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人才支撑和科技供给。


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院长王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鲜明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这是继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专章部署后,又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作为通航人,我们更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发挥通航产业、低空经济等行业优势,加快通航特色学科建设,把握新发展契机,促进产学研融合,积极推动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支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集成电路学院执行院长刘伟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科学谋划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明确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为学校加快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石,集成电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势下发挥着重要作用。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深入领会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贯彻落实好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要求。既要以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开展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助力“中国芯”持续发展;又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笃定前行,深耕空天集成电路领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南航力量!


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张道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举世瞩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会再次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工智能是新质生产力的引擎和主要阵地,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学院在开展“AI+”前沿交叉领域研究中,围绕“AI+医学”“AI+三航”等方向开展了诸多探索性研究。学院将持续强化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面向关键核心技术与“卡脖子”问题,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强科技攻关力度,强化卓越人才培养,力争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突破,不断攀登科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