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办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发展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民航学院、研究生院承办。

国务院参事、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中国商飞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民航局适航审定司原司长杨桢梅,工信部人教司主任科员李通,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处处长金科,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长安大学原校长沙爱民、大连海事大学原副校长刘正江、同济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凌建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王金刚,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成益,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旭辉,航空工业南京机电总工程师、副总经理陈丽君,我校校长姜斌,副校长吴启晖,中航通飞鲲龙AG600总设计师、我校通用航空与飞行学院院长黄领才出席研讨会。会议由我校副校长张启钱主持。
姜斌表示,本次会议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力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加快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推动学校与各单位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聚焦学科体系优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以及前沿技术协同攻关,持续巩固紧密合作关系,携手共建学科标准、共享优质资源,合力擘画低空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新蓝图,为交通强国建设、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金科指出,当前江苏多所高校均在低空相关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共同构建了江苏低空技术创新的“高校矩阵”。围绕“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科教兴国,二是构建低空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格局,三是将“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成关键平台,为交通强国建设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
张平以《信息技术助力构建安全低空经济数智网及其专业设置思考》为题做报告,详细阐述了低空数智网的内涵与挑战,并从加快顶层设计、产学研用结合、创新技术、完善低空飞行准则、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等多方面提出构建安全低空经济数智网的发展建议。他表示,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对低空数字化服务产业变革,对低空运行管理法规前瞻布局、低空飞行综合信息管理、飞保安全管控、智联信息网络等核心技术验证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要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促进通信技术与航空航天、交通、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低空数字化服务平台“侦-探-通-管”与人才培养一体化产业生态,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吴启晖、同济大学交通学院院长凌建明、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董泽蛟分别分享各自学校在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建设中的探索和实践。沙爱民、刘正江、杨桢梅、吴光辉先后进行点评发言,专家们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聚焦“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建设,恰逢其时,对培养复合型交叉学科人才意义重大。学科建设要打破“围墙”,在交叉中求突破;人才培养要对接“战场”,在实践中长本领;产教协同要打通“闭环”,在互动中共发展。同时,要借鉴民航安全理念与适航标准,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的发展闭环,让技术创新与安全底线“双轮驱动”,让低空技术真正赋能千行百业、惠及千家万户,为国家新兴产业布局、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注入持久动力,彰显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深远价值。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全国六十余所高校同仁,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等低空行业龙头企业专家,我校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研究生院、民航学院等相关学院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