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迎接挑战做科研
时 间:9:30-10:20
主讲人:中国科学院电工所 顾国彪 院士
报告人简介:
顾国彪,1936年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电力设备新技术实验室主任、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科群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顾国彪院士从1958年开始致力于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将蒸发冷却技术成功应用于大型水轮发电机、汽轮发电机、风力发电机、特种用途电机、高密度磁体和超级计算机等电力和信息设备中,其中典型代表是400MW李家峡水轮发电机组及两台700MW三峡水轮发电机组。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和二等奖一次、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四部委个人突出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和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科技成就奖等多项奖励。
兼任中国工程院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师资格认证委员会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及系统节能技术创新产业联盟”理事长,国际电机及系统会议(ICEMS)常设委员会主席,重庆大学特聘教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湖南大学客座教授,济南大学荣誉教授,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顾问等。曾任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副主任、院士增选委员会委员。
题 目:立足校本 规划成长
时 间:10:20-10:50
主讲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嘉琦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朱嘉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光电晶体及薄膜等研究,受聘总装隐身技术专家组等学术兼职,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科技部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人才项目,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省青年五四奖章、何鸿燊奖教金、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开行科技创新奖教金等荣誉,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2)和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二等奖(第1)各1项。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973专题1项、预研计划3项、军品配套3项等科研项目。成果已应用于多种重点型号,并实现产业化。近五年,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转让8项),发表SCI论文60篇,作会议邀请报告11次。
题 目:仿生分子识别及生物医学应用
时 间: 10:50-11:20
主讲人:南京大学 刘震 教授
报告人简介:
刘震,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2年,贵州大学学士;1995年,南京大学硕士;1998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2000-2002年,日本兵库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特别研究员;2002-2005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博士后。2005年获聘南京大学教授,200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1年-2014年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201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兼任国际分子印迹学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质谱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Analytica Chemica Acta杂志编委等职。主要从事分子识别、生物分离和疾病诊断分析等研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仪器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已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Nature Protocols,Chemical 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及合著著作2部,出版专章4章,申请发明专利18项,获专利授权12项。
题 目:航空无刷起动发电技术研究的一点体会
时 间:11:20-11:50
主讲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卓然 教授
报告人简介:
张卓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新能源发电与电能变换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多电飞机电气系统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教授,曾任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919飞机副主任设计师。是IEEE高级会员、中国航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源学会高级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航空电机与电源、新能源发电与电机驱动技术。先后主持国防型号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航空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20余篇,EI收录80余篇,获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7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等科技奖励。荣获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是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和霍英东高校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