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
南航新闻
信息公开
智慧门户
OA办公网
图书馆
电子邮件
怀念旧版
丨
EN
学生
教工
考生
校友
导航
南航概况
>
南航简介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士介绍
>
大学文化
>
大学章程
机构设置
>
党政职能机构
>
教学科研机构
>
服务支撑机构
师资队伍
>
博士后
>
人才招聘
>
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
>
党委教师工作部
>
教师个人主页
人才培养
>
本科教学
>
研究生教育
>
国际教育
>
继续教育
>
网络课程
>
学生管理
科学研究
>
科技政策
>
科研基地
>
技术转移
>
业务流程
合作交流
>
出国出境
>
外专引智
>
国际会议
>
合作办学
招生就业
>
本科生招生
>
研究生招生
>
就业创业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综合要闻
07
05月
我校举办“薪火相传”五四火炬接力比赛
5月4日晚,由校团委和体育部主办,理学院和航天学院承办的2018年“明御•翠屏”校园青年文化节“薪火相传”五四火炬接力比赛在将军路校区西操场举行。校党委副书记陶勇,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晖,以及来自学工部、研工部、将军路校区管委会、体育部、校团委的相关负责同志和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出席活动,15个学院青年学生代表到场进行接力赛角逐。接力赛开幕式在校啦啦操队活力四射的表演和激昂的共青团团歌中正式拉开帷幕。校党委副书记陶勇致开幕辞,他首先向全体南航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青年人不忘初心、接力奋斗。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他希望南航青年们不光在今天的比赛中,还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高举五四的火炬,在五四精神的光辉照耀下,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不辱时代使命,不负祖国期望,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学校建设成为具有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理学院学生智恒代
06
05月
我校举办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信仰公开课”暨2018年度五四表...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5月4日下午,“用信仰之光照亮青春梦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信仰公开课”暨2018年度五四表彰在我校将军路校区主楼报告厅举行。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林小异、江苏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尤健、江苏省教育厅社政处处长王伟、校党委书记郑永安、纪委书记杭育新、党委副书记陶勇,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及团员代表出席活动。此次信仰公开课创新授课方式,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担任主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何畏担任主讲讲师,两位80后一线思政教师以自己独特的主持和主讲方式,带领着现场师生走进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随着2018年度校百佳青年组成的百人朗诵团齐声朗读《青年在职业选择时的考虑》,一场精彩纷呈、亮点不断的活动拉开了帷幕。在第一篇章“心中的信仰,榜样的力量”中,航空宇航学院金天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董升阳、理学院巴桑次仁、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李露等四名同学作为校十大杰出青年代表,先后畅谈心中的信仰,讲述了“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南航青年故事。为了表彰先进,示范引领,活动现场各位嘉宾为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学导师、五四红旗团委
06
05月
学校召开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研讨会
5月2日,为进一步推进学校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校组织召开了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研讨会。副校长宋迎东出席会议,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航空宇航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自动化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无人机研究院等单位相关教师参加会议。宋迎东同志指出,学校要围绕国家及行业需求,瞄准各类研发计划,积极响应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战略,以学校“三航”特色为基础,在飞行器、发动机、机械工程等传统特色领域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以培育传统优势学科新的增长点。交叉学科建设要以形成较大行业影响力和良好社会声誉为目标,进而为“双一流”验收奠定坚实基础。他详细介绍了建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设想,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以提升学科水平为根本目的开展交叉学科建设;二要以项目及目标为双重牵引进行交叉学科建设;三是重视专职科研队伍的能力建设。会上,参会人员针对学校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思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讨论与交流,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建议。
06
05月
时文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
06
05月
长空论坛丨张助华:团队为我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土壤
编者按:在我校第二届“长空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联合人事处/高级人才办策划专题报道,邀请校内相关学院的中青年教师代表撰稿,以个人发展经历,展现学校和学院为引进人才发展搭建平台、融入团队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以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南航。
06
05月
长空论坛丨房晓龙:人生最灿烂的青春在这里绽放
江苏省电化学制造技术创新团队房晓龙江苏省电化学制造技术创新团队由朱荻院士领衔,现有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全国优博等专任教师11人。团队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及国防装备建设的重大需求,从工程实际中凝练问题,揭示机理,创新方法,形成了高效精密电解加工技术、高性能电铸加工技术与微纳电化学制造技术三个研究方向,相继承担了国防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863重点和面上项目等近百项,创新出多种工艺方法,研制出系列的新型电化学制造机床装备,解决了多类复杂结构件制造难题,在航空航天装备研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团队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多项,培养出的研究生获得全国优博、全国优博提名、上银优博银奖、工信部创新创业、挑战杯等各类表彰奖励。2009年评为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013年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从学生到教师——我与母校南航共成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充满活力、学术气息的高等学府。机电学院是一个充满创新创造、务实精进的学术高地。从2004年至今的14个年头里,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感受着学校、学院、学科的发展
06
05月
长空论坛丨王立峰:团队的严谨氛围助我潜心基础研究
南航团队助我发展王立峰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简介:胡海岩院士领导的南航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工程动力学与控制创新团队现有杰青、优青、青年长江、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等专任教师12人。科研团队主要从事与航空、航天科技相关的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结构碰撞振动理论及应用、结构颤振主动控制、纳尺度结构波动分析、多体系统动力学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以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团队培养出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3名,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名。我于1996年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系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学习,2000年本科毕业后考取南航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专业研究生,进入胡海岩院士领导的团队。胡老师为我选择了微纳系统动力学研究方向。之后,我在胡海岩院士和郭万林院士的指导攻读博士学位。南航严谨务实的学术风气和团队团结向上的氛围,使我非常希望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05年博士毕业后,如愿留在南航力学教学实验中心任教。胡海岩院士
06
05月
长空论坛 | 黄河峡:依托传统优势,助推成才梦想
依托传统优势,助推成才梦想发动机进气道团队黄河峡团队简介:发动机进气道团队具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曾由张世英、郭荣伟教授等著名学者领导。目前,本团队有专任教师8人,学术带头人为谭慧俊教授,曾入选首届国防科技卓越青年基金。本团队持续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理论联系实际,专注于进气道的创新设计、一体化设计、复杂流动机理以及高效流动控制技术、精细化流动测试技术等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3项(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重点项目2项、国防863项目3项、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1项,以及其他国家级项目、型号研制任务等数十项,为我国二十余型飞机、导弹、无人机和试飞器设计了宽域高效的进气道方案。2010年以来,团队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等,培养出的研究生获得江苏省优博、优硕、工信部创新奖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各类荣誉。2007年,怀揣着航空报国的梦想,我顺利地考入南航飞动专业,正式与南航结缘。2010年,当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取得保研资格而面临抉择时,我毅然决定留在南航继续从事我所热爱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方向比努力更为重要,而我则有幸从事了我院的“金字招牌”-进气道方
06
05月
长空论坛丨孙蕊:温度、深度、纬度助我前行
团队介绍:国家空管飞行流量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受国家空管委办公室领导,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依托单位,2012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是国家空管科研体系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军地、跨领域、跨学科的高层次空管科研创新基地,始终面向国家重大发展需求、空管行业实际问题、国际空管科技前沿,致力于空域管理、空管性能评估、飞行流量管理、通航运行评估、航空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前沿技术探索、关键技术攻关、系统研发应用及标准论证咨询等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为我国空管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科研支撑和智力支持。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空管以及民航局科技项目等40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项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6部。2015年是我人生转折性的一年,这年我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同年加入了南航民航学院。与南航缘起于英国留学期间,我的二导师是本硕博毕业于南航的“土生土长”的南航人,我被他为人谦和朴实,做事严谨踏实的南航人品质所感染。在与他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南航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拥有先进
06
05月
长空论坛丨蒋昕嘉:团队鼓舞并引领着青年教师的发展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于2008年正式成立,现有专兼职科研人员30余人,其中副教授以上专职人员14人,中心主任为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周德群教授。中心面向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领域的重大需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秉承特色研究、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环境政策与管理、能源经济学等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并为政府、企业制定能源环境战略、政策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中心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为己任,集成校内外资源,努力成为一个问题导向、特色研究、作风踏实、追求卓越、业内认可的国际化研究中心。我是蒋昕嘉,2014年从新加坡回到南京,加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本科和博士阶段,我均从事跨学科专业,还曾在一项国际港口设计竞赛中,运用所学与来自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设计。学习和科研的经历,让我深知跨学科交流之重要,也让我更适应多元化团队的沃土。南航经管学院是一个包容性强,鼓励多元发展的平台,而“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是学院的代表性团队之一。中心主任为院长周德群教授,团队成员来自管理科学和经济两个专业,研究方向跨越宏观政府决策和微观企业运作两个层面。能源软科学研究中心于2008年正式成
每页
10
记录
总共
6380
记录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码
405
/
638
跳转到
X